第401章 喜忧参半的沙皇

第(2/2)页

伦贝格之间的警戒线,但是,德军用机枪封锁了森林的所有通道。

  8月31日,这些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士兵大部分都在雷特科文附近投降了。

  俄第13军行军路线最长,经历的战斗也最艰苦。他们在人马没有任何粮秣可用,疲劳程度超出人们想象的情况下,花了40个小时在沙质小路上行走了42英里,直到精疲力竭之后,3个纵队中的2个纵队来到了乌斯赞内克。

  他们在这里挖壕固守,在8月30日至31日的一整夜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由于寡不敌众,他们终于在8月31日投降了。

  这样,俄国第2集团军在越过东普鲁士边界不到10天的时间内,实际上已被歼灭,它那倒霉的司令官知道自己已被打败,并将名誉扫地,悄悄地溜到密林深处开枪自杀了。

  俄军第2集团军有9.2万人被俘虏,战死7万,德军缴获和破坏了俄军的所有大炮,和运输工具,而他们自己仅伤亡了1.5万人。

  第1集团军的伦南坎普夫,没有努力支援被打败的萨姆索诺夫,而是依然在韦劳-盖尔道恩-安格堡一线缓慢地,无精打采地行动。

  他的末日也即将到来。在后来的马祖里湖战役中,他被赶出了东普鲁士,并损失了大约6万名士兵和150门大炮。

  坦嫩贝格战役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协约国曾对俄国这台“蒸汽压路机”寄托着极大的希望,俄军第2集团军的迅速崩溃,给协约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它确定无疑地告诉人们,这场大战将是一场持久的,损失惨重的战争。

  然而,俄军入侵东普鲁士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后果,也许是它对西线战事的影响,它很可能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

  当普里特维茨感到恐慌的时候,小毛奇决定大力增援东线德军,尽管鲁登道夫坚持认为没有这种必要。

  最后,德军统帅部从驻德国的右翼德军集团中抽出了2个军和1个骑兵师前往俄国,参加马祖里湖战役。

  尼古拉二世收到了打败奥匈帝国的消息后,仅仅高兴一会儿,就收到了进攻德国的第2集团军惨败的消息,喜忧参半的沙皇,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了。

  德方的最后通牒,要求俄国8月1日前收回动员令,但俄方战争的准备早已如火如茶地展开了,完全没有理会德国。

  于是德国皇帝于8月1日签署了总动员令。对德国而言,这样的事态发展方式大有裨益,因为柏林可以把这场战争辩解为抗击俄国入侵的卫国战争。

  一战爆发后,战争狂热情绪,如海啸一般席卷了整个欧洲。德国国内开始了全民征兵动员,由于德皇威廉二世在德国开展了大量的反英教育工作(仇恨英国歌被编入小学课本),整个德国陷入了狂热的战争状态之中。

  在德国一所文理中学的窗前,士兵们列队在群众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齐步向前,教室里,一位民族主义的教师,热切地鼓动着他的青年学子们报名上前线。

  德国全国上下都认为这将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很多学校的老师都中止了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参加征兵,他们认为到了秋季,学生就可以回来上课了。

  在德国,有些征兵不合格的人甚至跳下火车站台自杀。

  德国通过比利时入侵法国,而根据条约,比利时的中立是英国应该加以保护的,它也向英国提出了请求。

  于是“小小的比利时”成为意识形态上的一个重要标记,徳国军队悍然入侵了一个中立的国家,并且烧毁了设在鲁汶的大学城,炮击兰斯大教堂。

  战争爆发开始几周的公开报道和发表的图片,严重影响了英国公众的情绪。英国人都认为抗击德国是正义的。

  数以百万的志愿兵,或义务兵奔赴前线,他们坚信参战是为了反击入侵者的侵略,是为了保家卫国,和捍卫正义,而非出于要满足自己的攻击欲望。

  在一战开始的时候,各主要国家都有一两百万的正规军,但随着战争的全面展开,领导者们严峻地发现,要赢得战争胜利,目前的部队远远不够。

  因为他们都低估了现代炮兵和机关枪,对于步兵部队的巨大杀伤力,一场普通的战斗,死伤几万人已经是常态,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战斗,士兵的死伤就要以十万计。

  1914年9月10日,对于法国来说是最为严峻的天,这一天,法国军队在进攻的过程中,损失了27万人。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