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杀他还是放他

第(1/2)页

冬去春来,转眼间已到了清明节。妙贞生母张氏至今仍杳无音信,徐达不见妻子尸骨,抱着渺茫的希望不肯为妻子立衣冠冢祭拜。往年这个时候从寒食节起,徐达就会带上妙贞来庙里住三天,沐浴斋戒祈福,保佑妻子仍在人世希望早日夫妻母女团聚。今年清明徐达在在北方打仗回不来,妙贞愈发觉得孤独,躲在房中神情恹恹,连饭也没吃几口。百无聊赖之际,管家告诉她刘伯温今日得闲,可以给她授课,妙贞正百无聊赖,一听连忙收拾书本随管家来到别院。

        刘伯温看平日开朗的爱徒今日一言不发,心下明白她是牵挂父亲,又思念母亲。这些年她和父亲总怀着一丝盼望,希望母亲尚在人间,又怕万一母亲已经遇难,清明时节在阴曹地府连个烧纸祭拜的人都没有,犹如孤魂野鬼。这几个月,随着师徒相处越来越多,刘伯温对这个小徒弟也是越来越喜爱。刘伯温年少成名,多少有些轻狂、恃才傲物,这也是朱元璋、李善长都讨厌他的主要原因。他内心从不以为意,内心深处还觉得是他们这些俗物不配与他神交。而徐妙贞也极聪慧,过不不忘、一点就透、举一反三,这些刘伯温当年被夸的潜质她都有。每每给他授课,刘伯温就有一种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感觉,内心非常之愉悦。半年下来,妙贞的通透和忠厚,让刘伯温一把年纪都自愧不如。刘伯温几十年饱读诗书,又走南闯北,名满天下,平素来往之人都是人中龙凤,他也称得上是阅人无数。可是妙贞这个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聪慧而不自知,一片丹心纯然天成。圣人曰“教学相长”,刘伯温这半年真真切切从这个爱徒身上学到很多。

        看着妙贞闷闷不乐,刘伯温从袖中拿出几枚古币,对她说:“徒儿,你曾问过我,可否通过一人的生辰八字,夜观星象判断此人的命格。想必心中有所牵挂之人的未了之事。今日为师送你一卦,帮你测测此人吉凶。这是三枚铜钱,你拿于手上,心中默念所想之人所询之事,朝前方连掷六次,为师帮你测算。”妙贞一听,连忙接过铜钱,双手微微颤抖,闭上双眼虔诚默念,然后毫不犹豫连掷了六次铜钱。掷完后,紧张地睁大双眼满脸期待地看着师傅。刘伯温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手指在不停地掐算,过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徒儿,这是吉卦,你所求之事必能如愿。”妙贞一听,大喜过望,激动地扑进刘伯温怀中哭了起来。

        既知母亲平安,妙贞就放下心事,开开心心地和师傅上课。妙贞发现今天师傅似乎也特别高兴,虽然表面看不出来,声音却透着愉悦。于是忍不住问道:“师傅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吗?很久没见师傅这么开心了!”

        刘伯温微微点头说:“我昨日夜观星象,北方紫微星暗淡无光,若隐若现,料定百日之内大都必被你父亲攻破,蒙古鞑子们可以滚回草原了。自石敬瑭那个败类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起,400年来又归我汉家管辖。”妙贞一听也高兴地直拍手:“太好了,等我爹爹活捉了鞑子皇帝,是不是马上就能班师回朝了?”刘伯温微微摇头:“破大都易,灭鞑子难啊,蒙古人在我华夏百余年的经营岂是三年五载能肃清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都附近有百万蒙古百姓居住繁衍,这百万人一不能全部杀掉,二不能全部赶到草原,唯有同化,以圣人之训教化他们,让他们说“汉语,用汉字,穿我汉服,改我汉姓,不出百年就成为我大明真正的子民。”说到这里刘伯温又若有所思地看了妙贞一样说:“元顺帝虽然残暴,毕竟是一国之主,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很多人拿他当君父多年。鞑子不管是在你父亲还是陛下手里,都是个烫手山芋,都不能杀了他激起民变。毕竟也要安抚那么多归降的蒙古王公的心。”

        妙贞一听,歪着脑袋发愁地说:“那也不能把他赶走,让他带着残部逃回老家,让他休养生息再卷土重来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