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清算刚刚开始

第(2/2)页

没有商讨其他重要事务,因为此刻元老大臣们,世家大族的大臣们,纷纷开始打起自己的盘算,他们以自己宦海沉浮多年的眼光和直觉推断着皇帝此时此刻的用意。

        又到了选边站靠边站的时候了,选对了,便是下一个的辉煌,选错了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人人都知道其中的厉害。

        那些官职低微的大臣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可是那些位居三公的宰相们,已经没有了退回的余地,他们除了继续向前冲,就如那飞蛾的扑火,明知眼前是虚假的光亮,是死亡的光亮,也要往上扑。

        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只有往里跳、往里钻了。

        元老大臣们,世家大族们,敏锐的嗅到了即将爆发的火药味,他们知道皇帝和皇后终于决定要找他们清算旧账了。

        从改元之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选择偃旗息鼓的方式,长孙无忌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让自己从朝廷中消失,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了书籍编修上。

        长孙无忌以年老为名,不再过问朝政,潜心总结了唐高宗和唐太宗两朝的国史,每一项史实进行了精心编撰和修订,在每日每夜与过去的交往中,实现着自己的反思和觉醒。

        他的这一方式是中国知识分子惯用的方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作为皇帝的舅舅,皇帝终究还是没有首先清算他,也好在他这个舅舅知趣识大体,早早就从朝廷中退了出来,不再过问世事朝政,或许这是一种保全,李治也不忍对自己的舅舅下手,所以长孙无忌得到了短暂的安稳和平安。

        褚遂良是第一个遭到清算的人,因为褚遂良在废王立武过程中的表现极为强烈,如今回过头来看褚遂良的表现,他所作所为确实过度,他甚至直接要挟皇帝,要挟武媚娘,一度对武媚娘更是恶语相讥,满腹牢骚。

        褚遂良这位唐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就此受到了他人生当中

        最为凄惨的待遇,他两次激烈地冒犯李治因而首先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李治下令将他从尚书右仆射的位置上拉了下来,直接贬到潭州担任地方官。原本的尚书右仆射可是京城高官,是让人羡慕的宰相,尊敬的宰相,潭州都督则是位于今天湖南长沙的蛮荒之地。

        褚遂良没法,只得拖着残躯赶往潭州,还没到达潭州,皇帝和皇后觉得还不解气,又想起他那日咄咄逼人的架势,于是又连下两道谕旨,将他从潭州又赶到了桂州,就是今天的广西省桂林市,后来又觉得还不解气,将其贬到了爱州任刺史,就是今天的越南清化,这可要比湖南长沙还要遥远许多,这一去,真的是不复返了。

        显庆三年,褚遂良就死在了爱州,星辰陨落。

        不光如此,这仅仅只是开始,如果这是结束,那也确实不符合武媚娘的性格和特点,斩尽杀绝才是她的一贯原则。

        这只是显庆元年,皇帝和皇后在日常繁忙中顾不得采取打压措施,显庆二年,打压才真正开始,序幕才将重重地拉开,将有更多的大臣遭到清算。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