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莫言莫说,赛会专家对于写书传道避之不及,唯恐引火上身

第(2/2)页

了解,询问师司对于相关议题或问题的意见,提前解决问题,避免在会议上被怼,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但也有很多人怕会议上被怼,就常常让属下或其他同事代替自己去开会,而问题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并未解决。他得罪了一些人,但赢得了更多人。东方燕就是他的粉丝。
  “东方,谢谢你,还记得请我来聚聚”
  “司长,好久没见您,等您退休了,正好时间多,更要请您多聚聚,多跟您学点东西”
  “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边说边用手拍拍东方燕的肩膀,“少喝一点”
  这个时候,大家也都各自小范围内彼此互敬。
  “夏处,之前就经常听到您的名字,今天第一次见到您,我敬您一杯”,这是东方燕与夏耘的首次相见,日后却成为极好的朋友。
  “08人太多,很早就在通讯录上看到过你的名字,之后就是在各种文件上,还有奥运战友录上,百闻不如一见啊”
  就在此时,一个人推门而入,来的是姚远,基本上每逢聚会或者活动都是掐点或者姗姗来迟的主。一个劲的鞠躬道歉,看似诚意十足,“各位领导,我错了,堵车堵的厉害,我自罚3杯”
  “姚远,你这个不行,不能老迟到”,东方燕已经习惯,但今天毕竟有很多领导在,于是有点抱怨。
  “罚是肯定的,先吃点东西垫一下”,许校长边说边示意姚远赶紧落座。
  “我们也是聚一次少一次了,这次杭亚,原来08的人已经很少了,冬奥会的反而比较多”
  “我们仨老了,以后就是你们这80后  90后的时代啦”
  “您三位还早呢,咱们这一行是越老越吃香,凭头脑和经验吃饭”
  “08结束后,很多人出了书,您三位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凑空写本书,给我们这些晚辈和后来人,树立一个榜样,给办赛人做点指导”,东方燕提议。
  “前段时间,奥促会还发起一个问卷调查,面向曾经参与过奥运会、冬奥会的奥友,及奥运遗产工作的同事,有没有与奥运相关的书籍有出版意向,或者倾向于写作或出版哪方面的内容,可以提供资金和出版支持”,耿老师的消息很灵通,经常在群里转发一些关于体育和赛会的最新消息,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第一手的。
  “鲁部长的《场馆运行论》,孝波她们仨写的《运行设计》都很专业,刘老师每届赛会都会协助组委会编撰竞赛知识读本,还有很多团队出了筹备纪实故事”
  “张部长也写了一本火炬传递的书,写的挺好,只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开发行”,东方燕补充。
  “人常说,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你们三位前两者,我们有目共睹,而‘立言’,我们更是万分期待”,夏耘也很赞成。
  “很多话不能说,更别说写了”,许校长说完,看了看其他两位,三个人默契的笑了笑。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