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小组合作

第(1/2)页

五月中旬的下午两点,暑气已初见苗头,教室内弥漫着昏昏欲睡的气息。

        大屏幕上的视频被助教“咔”一声按了暂停,仪态优雅气质高贵的老教授催眠似的声音徐徐响起:

        “……扶贫不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村民们习惯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一伙扶贫干部初来乍到,带着一堆的想法和愿景,可是难以实施呀!首先是刚来,大伙儿都不熟,为什么要听你们的呀?改造难改造难,难在哪儿呢?难在思想转变……有太多人都是这样,自己的方法不对,但已经习惯了——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可以让你深陷漩涡无法自拔浑然不自知,也可以让你迸发出强大的能量。改变需要时间一句话的事儿,实操起来却有意想不到的千难万险,重重阻力。一层一层,落实很难。想落实好更难!”

        姚言心中一动,上周新闻制作课小组作业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他。

        小组成员随机分配,姚言和周奕辰,刘华分到了一组,因为周奕辰刚好感冒发烧了不便外出,就把后期的活儿揽了下来,由姚言和刘华去负责现场拍摄。拍摄主题是“青年生活节”现场报道,需要姚言和刘华分配摄影以及出镜记者的职务,刘华是个长相普通,不太爱说话甚至有点“害怕”在镜头前表现的女生,平时很少和班里的同学互相走动,且总是一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谁都小心翼翼的状态——和别人在路上遇到了会主动跳开给对方让路,不小心撞到对方会连连说七八个“对不起”,总是低着头,好像欠了别人钱似的,整个人呈现出的状态和“机灵聪明灵活会来事儿会说话”沾不上半点边,因此,出镜记者的任务就光荣落在了姚言这个播音双学位学习者的头上。

        要外出拍摄就要有设备,纪实摄影课让新媒体班人手一台相机,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收音工具——视频拍摄收音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姚言有双学位的作业和外联部的工作要忙,刘华则是什么组织也没加无债一身轻——如此一来,借/租设备的工作自是要由刘华来完成。姚言身为组长,加上之前每次小组作业几乎都承担着主要负责人和推动作业顺利良好进行的责任,已经练就了一身合格的领导气质,善于统筹善于规划善于用人,因为对刘华不放心,他还特地嘱咐她“可以先去学院借一下,如果已经被借完的话就去学校门口的器材租赁店看看能不能租,不行再上网看”,刘华满口答应着去了,回来就告诉姚言“学院的借完了,门口租赁的说可以租。”

        姚言静等着着她继续说,然而几秒过后两人闭着嘴大眼瞪小眼。

        姚言很疑惑:“……然后呢?”

        刘华一脸无辜:“啊?什么?”

        姚言更疑惑了:“你说门口可以租,那话筒呢?”

        刘华:“啊……因为那天我去问的时候他们快下班了,我就只问了能不能租,还没租。”

        姚言一愣,紧接着道:“那你问价格和型号了吗?可以租是可以租,问题是和咱们的相机型号匹不匹配?”

        刘华大惊失色恍然大悟讨好似的疯狂点头:“噢!!!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姚言感觉整个人的三观都被刷新了,一直以来雷厉风行行事作风高效的他几乎是强压震惊和无语,尽量保持着礼貌温和的风度颤抖着问道:“不是……你,你既然都去店里了,人家就算快下班那不是还没下班吗?而且你既然已经问了能不能租,人家说可以,那你为什么不顺便把型号和价格也给问了呢?这样一来你不就可以和网上的比较一下好决定吗?”

        刘华眼神诚恳一副“我明白了我受益匪浅我真的非常感谢您”的表情一个劲儿的“嗯嗯嗯”,姚言崩溃地想我不需要你赞同我我需要的是你把事情做好呀……怎么这么简单的顺带着的事情是个人都能想到的硬是被你搞复杂了呢……

        姚言深呼吸了一下努力让自己平复,以一种自己都惊讶的哄小孩一样的语气对她说:“……呃,刘华,你看是不是这样,你现在因为没有多问一句,导致我们设备还悬而未决,那你岂不是还要再跑一趟吗?”

        刘华讨好保证:“嗯嗯嗯我跑我跑!!”

        姚言一捂脸闭着眼睛无奈道:“不是你愿意跑多少趟的问题,我的意思是,你这样不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吗?虽然你可能觉得自己不忙有的是时间,可是我想说的是,我们能高效省事一点,为什么不呢?为什么非要折腾自己呢?你觉得呢?”

        姚言觉得自己仿佛一个谆谆教诲满头银发的慈祥老人。

        刘华又是一阵积极得像被传销组织打了鸡血的连声认同加疯狂点头和一连串的“嗯嗯嗯”。

        姚言彻底无语了,他索性放弃挣扎,无力道:“……好,那辛苦你了,在我们拍摄之前借到就好,辛苦!!”

        尽管拍摄当天不尽人意地下起了雨,但为了计划按时推进,晚上六点下了课,姚言和刘华还是坐着地铁赶往现场。

        雨不大,但风却并不小,风裹着雨丝斜斜往人身上打,姚言环顾了一圈生活节的现场:搭起的棚子只有大概三分之一,因为天气不好游客只有零星几人,连采访也困难,不过好在还有些摊主在棚子里坚持着,采访也不至于素材全无,姚言想了下,凭借着自己对现场的解说和尽可能多的有效采访,再加上好的拍摄,后期加工一下应该也能出个成品。

        他举着雨伞招招手示意正在调试相机的刘华可以拍摄了,可刘华手忙脚乱,根本没注意到姚言的信号。姚言忍不住过去问:“怎么回事?”

        刘华支支吾吾:“啊……这……不是我的相机,我有点不会用。”

        姚言心中“腾”地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头皮发麻后背发冷:“?!!你的相机呢?”

        刘华:“我的相机坏了,我昨天晚上临时借了周奕辰的。”

        姚言:“那拍呀!……你不会用?不是,你没事先上手试试吗?”

        刘华面露难色:“我以为我们俩的相机是一个牌子,应该差不多,就没试,结果没想到型号不一样……”

        姚言心里无声地“苍天啊大地啊救命啊怎会如此我真的会谢……”,努力挤出一个笑:“……应该?差不多?应该差不多?”

        刘华抿着嘴脸红着钉在原地。

        姚言艰难地从唇缝里挤出字:“我以为你出来之前至少会先检查一下……难道正式开工之前先调试设备保证正式开始时不出乌龙不应该是基本常识吗……”

        他对女生发不了狠,尽管生气又无奈,姚言还是将这句本该是诘问的话硬是说成了哀求的感觉。

        刘华:“对不起对不起……”

        姚言背过身去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甚至怀疑刘华那一句句信口拈来的“对对对”、“嗯嗯嗯”、“对不起对不起抱歉抱歉”都是不过脑子不走心的脱口而出,只是为了应付当下的难堪局面,甚至根本没想过好好地化教训为经验,吸收改进争取下次不再失误,可是她的态度又好像那么“诚恳”,让人无话可说。

        最后,姚言给周奕辰打了视频电话,在他顶着咳嗽发热的状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指导刘华“如何使用我的相机”的不懈努力下,姚言他们最终完成了拍摄,只是比预计时间延后了那么——半小时而已。

        “咳咳——”

        回忆戛然而止,老教授清清嗓子优雅地喝了一口面前的瑞幸咖啡,缓步走下讲台,把教室门猛地拉开,空气对流让教室“唰”地灌进一阵凶猛的风,掴醒了不少身中沉睡魔咒的朝气青年。

        优雅袁教授若无其事把头发撩到耳后,回到讲台睥睨众生,清了清嗓子:“……好,继续,同学们剪辑的时候呀要注意‘主题镜头化’——学会用镜头讲事情,讲情绪,讲观点看法……”

        “纪录片1min一般要有6~8个镜头,事件化而不是碎片化地表现人物。拍摄要有前瞻性,注重细节的前因后果,有头有尾,尤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