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你好,再见(二合一)

第(2/2)页

些远了,看不清那人的面容,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感到莫名的亲切,就像是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一样。

        姝理见着被一众仆人簇拥着的老者正望向她,便恭敬地行了一礼。

        你好,外祖父。

        再见,外祖父。

        老者忽然笑了,泪珠悄然无声地滑落了眼眶。

        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姝理起身再次离开了。

        寒风呼啸着吹过街头,行人紧裹着自己的厚衣,呼吸间吐出股股白烟,穿过枯枝上的凝结的透白冰棱,飘向天际,在空中变成了散落的点点白絮,密密麻麻地如鹅毛般飘浮于地上。

        老者被热泪模糊了视线,等再一睁眼时,却没有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久久望着姝理消失的街道,只听一声叹息后,老者缓缓转身朝府内回去。

        “下雪了,别守着门了,大雪呜呼叹忧之,不会再有什么人了,都回屋去吧。”

        仆人感激地道了一声仁慈,关上了大门。

        走出大街,完成了此行的目的后,姝理朝着【小圣贤庄】而去。

        桑海,小圣贤庄

        “今日冒昧前来打扰,还请各位多多见谅才是,不过今日你们所听所闻,希望不要带出这间房间。不然,这世上便不会再有【小圣贤庄】,这不是威胁,而是警告。”

        姝理坐于上位,环视了众人一眼。

        在场的一众老者都是【小圣贤庄】如今辈分最高的几人,可以说,现在房间里坐着的,就是现如今儒家的决策人和掌舵人。

        众人对视了一眼,随后纷纷将目光放到了为首的一位老者身上,这是他们的大师兄,儒家的掌门,朱张。

        朱张沉吟片刻,询问道,“儒家向来遵守信义,小师叔尽可放心,何况我相信小师叔必然不会为难我儒家。”

        朱张一来就先奉承了姝理一句。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这么说了,姝理之后也不好再说狠话了。

        “小师叔既然让荀师弟召集我们而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和我儒家商议,小师叔可尽管说来。”

        姝理缓缓开口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多年的夙愿,多久才能真正实现?”

        别提实现了,现如今的儒家思想能被采纳就很不错了。

        纵观天下七国之内,有多少官员臣子是学的儒家经典,又有多少是出自儒家。

        或许学儒的很多,但中途弃儒转学其他的也很多。

        七国最终都是重法。

        如果说儒、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学术的“显学“,那么,法家当时则是在政治上独步天下。

        没等儒家的人开口,姝理继续说道,“或许心里都很清楚,在现在这个战火纷飞、礼乐早已崩坏的时代,一昧地追求礼制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诸侯势力渐盛,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上的贵族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维护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礼乐也逐渐失去其统摄力量。”

        顿了顿,姝理继续说道,“而春秋时期礼制之所以能够盛行,是因为春秋时期根本没有如今这般混乱,天下独尊周天子一人,簇拥在一个大周的名义之下。而不是现如今的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因此人们才会重礼,而不是一昧地想要以武力解决问题。”

        房间里的所有人都听出了姝理话里有话。

        他们当然清楚儒家现在所遭遇的瓶颈,而去他们有一种直觉,那就是如果突破了这个瓶颈,那么他们儒家会长此以往地发扬光大。

        于是他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坐在前面的大师兄,这是他们共同的嘴替。

        感受着一股股热烈的视线,朱张拱手问道,“敢问小师叔,此次前来,可否是提点我儒家而来。”

        姝理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

        果然每个人都有欲望,着不管年龄的大小和品格的高低。欲望始终犹如跗骨之蛆,谁都难以摆脱。

        “果然和聪明人打交道会省去不少的麻烦。”姝理说道,“刚才我也说过了一个前提,一个大周,社会嗯天下环境稳定,天下几乎没有较大的争斗。”

        荀况听完姝理的话微微蹙眉,他似乎从中听出了一些意思,于是问道,“小师叔的意思是,当结束这个乱世,天下重新迎来名义上的一统后,才有我儒家发展的机会?”

        姝理挑眉望向荀况,不愧是被称为‘后圣’的儒家‘叛徒’。

        “既然都能结束乱世,那为何会满足于名义上的一统,而不是实际的统一?”姝理饶有兴趣地看向荀况。

        询问闻言一愣。

        对啊,既然有能力结束乱世,当然也有能力完成统一。

        不过

        儒家重视的宗法制,儒学也强调血亲情理的基本精神,《中庸》明确指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以及同宗法制一同诞生的分封制度,就意味着即使乱世得到统一,最终也会走向分割。

        所以这也是荀况所疑惑的地方。

        他带着困惑望向姝理。

        难道以后统一后的天下不会进行分封?

        不过姝理并没有去解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头看向儒家掌门,“我只问一个问题,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儒家愿不愿意抓住?”

        朱张的理智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个带有毒药的果实,虽然甜蜜,但也有可能致命。

        但掌门的使命感又迫使他,去点头答应姝理,很有可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儒家就会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

        焦灼思虑之下,朱张转头望向师弟们。

        而其他的师弟也都是直直地望着他。

        不管他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会无条件地选择支持。

        无奈之下,朱张转头望向荀况。

        自己这个师弟一向很有主张,对事务的看法总是很独到。

        荀况见大师兄望向自己,犹豫片刻后对他点了点头。

        见荀况给出了选择,而且和自己内心的选择是一样的,于是朱张最终选择了答应。

        姝理露出一抹笑容,“想要儒学被世人和君王接受,那就需要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了.”

        良久之后,姝理看着还在消化的朱张,说道,“掌门的弟子伏念,颇为端敬、中正、沉稳,对于儒家学说和天下大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掌门当是收了一个极好的弟子。”

        朱张听到姝理提到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对上了姝理的视线,随即点了点头。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