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08

第(1/2)页



        第二天一早,苏洋到单位请了个假,带上老高送给他的东西,又去有名的老字号玉湖斋买了些点心,开车来到袁媛住的学校宿舍。  天气很冷,袁媛穿着一件短款羽绒服,头戴一顶粉色毛线帽子,围巾将鼻梁以下的部位遮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笑盈盈的眼睛,一路小跑着过来把行李放进后备厢,然后钻进副驾驶位,这才一把扯下围巾“呼外面好冷。走吧,去湖钢的路你认识吗”

        湖钢是湖山钢铁集团的简称,袁媛的父亲在湖钢工作,家就住在厂区旁边的生活区。湖钢离湖山市区二十多公里,算不上太远,但是十分偏僻,周围的地名不是什么镇、什么村、什么庄,就是什么店、什么集、什么屯,外人在这里开车,常常不经意间拐错几个弯就陷进一片片玉米地之间,很难不迷路。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有载重车经过,周边的路面也是坑坑洼洼,惨不忍睹,加之附近的排水系统不太畅通,每逢下大雨,一定会有小型车辆因冒险涉水而误入大坑抛锚。有一个曾经在网上衍生出很多版本的著名笑话,最初就是从湖山传出去的,大意是说中国与外国打仗,外军飞行员奉命轰炸湖钢,第一次来被雾霾挡住了视线,没找到目标;第二次改变战术,准备低空轰炸,掠过湖钢周边时,外军飞行员看着地面上一个个大坑惊呼“坐标有误此处已被轰炸过了”

        短短一个小笑话,传递出了湖山老百姓对湖钢的主要印象制造大量空气污染、道路交通极为不便。湖钢与市区的主要往来交通工具是湖钢集团的班车,除此之外还有班次极少的公交车。不管坐什么车,穿过那片被轰炸过的区域时,车上的人都会被颠的七荤八素。湖钢职工们时常调侃,湖钢周边方圆两公里内唯一没坑的路,就是连接湖山几个厂区之间的货运小铁路。也正因为这样,袁媛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平时的周末和小假期,则是能不回去就不回去。虽说如此,但这偏僻的位置和糟糕的交通似乎也没有给住在湖钢的职工和家属们带来太多不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湖钢太大。

        湖山钢铁集团、湖山炼化集团、湖山工业机械有限公司被并称为湖山的“老三大”,其中湖钢成立时间最长、员工数量最多。作为一家老牌特大型国有企业,湖钢有四万多名职工,加上家属,常年在这个区域生活的总人数超过十万,这使得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堪比一座小城市的超大规模生活区,里面设施一应俱全,从水电、采暖、加油站,到学校、医院、体育馆;从公安、消防、火葬场,到饭店、超市、幼儿园,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愿意,一辈子住在里面不出大门也能活的挺好。

        相应的,湖钢在企业经营方面也够“大”作为国家重点钢铁企业,集团公司下属涉及各种业务的分公司与子公司加起来有二十多家。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的发展上了快车道,尤其是前几年,年产钢已经达到一千多万吨,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五百亿元,成了湖山最牛气的企业之一,职工们底气足了,说话声音都高了好几度,休班的时候也更愿意去市区走亲串友了,甚至很多年轻职工出去相亲时都要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胸脯挺的高高的,生怕对方看不清胸口那充满大工业时代气息的粗犷ogo。

        在湖山的这些年里,苏洋从未来过湖钢,此时他就像是一名在暗礁林立的浅滩行船的舵手,奋力转动着方向盘,试图避开地面上的坑洞,尽管如此,依然会不时颠簸几下。袁媛似乎毫不在意,随着车子起伏所发出的每一声惊呼都透着那么的开心。苏洋却早就冒汗了,本想在初识的准女友面前秀一把车技,没想到自己实在是搞不定这条冻豆腐似的路段,不禁有些羞赧,暗自埋怨自己当初学车时没有练好过井盖的基本功。同时他也感到奇怪这个厂子怎么这么大十五分钟前,他便看到了厂区的围墙和林立的烟囱,一路过来陆续经过了几个大门,袁媛却只是让他一直往前开。“我家在二厂那边的生活区,还早呢。”

        又开了大约十五分钟的样子,总算是到了袁媛家楼下,苏洋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觉屁股隐隐作痛,早饭几乎都要从嗓子里颠出来了。袁媛站在行李箱旁边笑吟吟的看着他“辛苦你了,太谢谢了,到我家里来坐会儿吧”苏洋愣了愣,试探着问道“这方便吗不用了吧。”袁媛捂嘴一乐“方便啊,中午让我妈做饭,你吃完再走。”苏洋一听,忙摆手笑道“不用了,不用了,我还得回去上班呢。”

        袁媛也不再多留,看着苏洋回到车上,抿嘴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