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堂之争

第(1/2)页

大乾先失北境,再失青州,之后就连南也敢蛮趁虚而入,再次从大乾手中将安南城夺走。

        频频在外族手丢城失地,让李平成为了大乾百姓心中昏庸无能的皇帝。

        李平对此却毫无办法,先是七十万征北大军的全军覆没已经让大乾元气大伤。再是在丞相杨辅的主导之下,朝廷又对宗亲藩王征以重税,将三位亲王逼得只能自立以求自保。

        不仅如此,就连被杨辅一手推上王位,成为大乾开国以来第一位异姓王的古安国,也因为之后被杨辅削权限兵,间接使之丢了安南城而一怒之下宣布黔南自立。

        在这一连串的外患内因的影响之下,曾经那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大乾帝国已经变得虚弱不堪,摇摇欲坠。

        如今除了京城周围的封州和中川,大乾朝廷的政令已经很难再传达到地方上。即便传到了,更多靠的也是那些封疆大吏们的自觉与忠心了。

        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现今的大乾中枢也已经风云突变,最明显的就是朝堂之上再也不是相党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以户部右侍郎张阗为首的青壮派和以兵部尚书徐浩为首的保皇派,都已经有了可以与相党一争长短的实力。

        最可笑的是,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不是别人,恰恰正是宰相杨辅本人。

        张阗当初被杨辅越级提拔到了户部右侍郎的位置,虽然户部在他上面还有的存在。

        可户部所管辖的户、度、金、仓中,最重要的金仓两项,都在杨辅的操作之下,变成了由张阗一人掌管。

        也因为如此,张阗虽然只是户部的三把手,可实际上却是户部最有话语权的人,也是整个大乾朝廷实实在在的财神爷。

        兵部尚书徐浩也差不多,作为当初杨辅安插在大皇子党内的一枚暗棋,当年在先皇的国宴上直接破坏了大皇子党对相党的搏命一击。

        就连当时的兵部尚书,大皇子李存道的舅父梁肃,也能算是的因为他而死。徐浩的中途叛变,让当时唯一可以制衡相党的大皇子党就此烟消云散。

        替相党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加上自身能力出众,徐浩自然也是深得杨辅器重。他一路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进入朝廷中枢,成为了六部尚书之一。

        朝中的张阗、徐浩加上封王就藩领军在外的古安国,在此之前都被看做是杨辅的人。

        可到了今天这一步,三人却都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杨辅的对立面。

        对外的决策失误,加上自己一手提拔之人的背叛,这都让杨辅在朝中威信大失。

        当初那些看见他就瑟瑟发抖,恨不得对他三拜九叩的官员们突然发现,那个把持大乾朝堂几十年的宰相大人,好像已经老了,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

        这也使得更多的相党官员改换门庭,投靠在了徐浩与张阗的门下。

        杨辅也许是真的老了,不说远离中枢的古安国,不说有皇帝在背后撑腰的徐浩。

        就说完全靠着杨辅支持才有今天的张阗,即便他几乎事事都与杨辅唱反调,可户部右侍郎的位置却依然坐的稳稳的,甚至连手中的权利都没被削减分毫。杨辅对他好像毫无办法。

        自德王李存道、淮王李延春同时宣布要进京勤王以来,青壮派,保皇派与相党三方势力每天都会在朝堂上争吵的面红耳赤。

        张阗认为应该请回大将军冯天恩,让他领兵驱逐北元,只要北元被打回草原,那么剩下的问题都好解决。

        徐浩则认为应该罢免杨辅的相位,待稳住三位宗族亲王之后,再集结大乾所有的力量与北元决战。

        杨辅当然不会同意冯天恩重新回来掌兵,更不会同意罢免自己。不过他除了反对以外,也并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方案。

        而皇帝李平每天就这样夹在三派的争吵中间,像个和事佬般不停地调和着三方。作为皇帝却从不给出决定。

        和他刚登基时就改国号宣武,还集结七十万大军北征的意气风发不同,现在的李平确实像极了百姓私下说的昏庸无能的样子。

        石岭军镇守将夏志坚的军情奏报在昨夜传到了朝廷,今日朝会上也被太监大声读给了参与早朝的所有官员听。

        夏志坚的奏报中对淮王李延春不顾安危亲自登城作战一事也有详细描述。由此可见,两位亲王们这是非要打进京城勤王不可了。

        面对着这巨大的压力,各派官员自然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争吵。

        可争吵的结果和往日一样,那就是毫无结果。眼见国土还被外族侵占,如今又要面临兄弟厮杀,年轻的张阗当着皇帝的面指桑骂槐的大骂一通后就告辞而去,整个朝会也被弄得不欢而散。

        虽然又是毫无结果的以争吵结束,但今日还是有些不同,因为散朝之后皇帝李平单独的将杨辅给留了下来。

        在获得了徐浩的支持,让相党无法一家独大之后,这还是李平第一次这么做。

        等着官员们都依次退出了太元殿,李平便将大殿内的太监侍卫们也都给屏退了下去。

        偌大的太元殿里除了皇帝和宰相,就只剩下了内廷总管福总管。

        福总管一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因为自己离开一会,就让先皇李基死的不明不白。所以如今他对李平几乎都是寸步不离。

        李平平日里也不排斥,甚至还没立后的他有时和宫女们调情也不会避讳身边的福总管。

        不过今天他好像不太想福总管再在身边跟着了,他客气的说道。

        “福叔,我有些话想和丞相单独说。烦请您出去替我守着,别让外人听了去。我就在太元殿里,没事的。”

        福总管侍候了大乾四任皇帝,到了李基时更是像朋友一般直接称他为阿福。

        就算到了李平他们这一代,也没因为他是阉人而轻待于他,反而都会尊称他一声福叔。

        李平不避讳他,不代表李平真的什么事都可以当着他的面说。李平再尊重他,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仅仅是李家的奴才。

        何况太元殿虽然很大,可还没大到有人进入殿内后,还让就站在门口的他察觉不到。

        福总管向李平行了个大礼,起身后又对着杨辅稍一点头,杨辅也赶紧双手抱拳回礼。

        接着一道无形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