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跨过鸭江

第(2/2)页

。可是想也是白想啊,王子晋这边已经和李家打得火热了,貌似人家还有故旧的,自己怎么插得进去

        于是沈惟敬就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跟王子晋搞好关系,以后有顺风船好搭。也就这么着,对于王子晋兼程赶路的要求,沈惟敬是慨然应允,正副使节达成一致了,其余人都没话好说了,那就趁着春暖花开行路吧

        辽东的地形,那真是没说的,辽河以东完全是一片大沼泽地带,辽河的很多河段,河道都不是很明显,大片大片的湿

        地地形,走起来那叫一个费劲若不是有史兰这个地头蛇带着兵马护送,还有舒尔哈赤手下的十名女真人,从广宁到鸭绿江这几百里路怕不要走上一个月去

        沈惟敬一路上郁闷无比,走走停停的,有些路段都没法骑马,得下来牵着马走,看着王子晋走在自己的前面,旁边还跟着一头摇头摆尾的赖皮老狗,这心情就更加郁闷了,你说你出使异国,带狗就带狗吧,你也带一条好看点,威风点的,这么一条田园犬带出去算什么我中华上国就这点体面吗不过,若是他知道这条狗其实就是李家和王子晋结交上的开始和重要因素,又不知作何感想

        王子晋当然不去管他那么多想法,一路上他就紧紧跟着那千总史兰还有舒尔哈赤,没事问两句,再四下跑跑,看看道路和天气。人一有了想法,做事就有目标,动力也足,方法也明确,这效率就不是一般的高了,千总史兰原本只是奉命而为,这一路走下来,没几天就对王子晋这个南方口音的秀才刮目相看了,因为王子晋居然会很虚心地向他请教辽镇官兵的战斗力如何,这可不是人对于武人的鄙视实在是太严重了。

        史兰也是个实诚人,再者说那时的军队,保密意识还真是很淡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军队不职业化就是这么个效果了。打个比方,古代说到夜袭,都是人衔枚马摘铃,以减少噪音警醒敌军。这人衔枚是什么意思就是拿根木棍含在士兵嘴巴里,别着急,不是靠自觉含着的,木棍两头还有绳子,绕到脑后打个结简单说吧,这是强制性不让你说话偷袭都得这么搞法,可见军纪之涣散了,相比之下,现代军队何曾有这样的命令

        一面和史兰议论行伍之事,王子晋就越发郁闷,这个时代的军队,和后世职业化军队的差距委实太大,想要着手提高战斗力都不知从何处下手是好,这可不是搞搞什么新式装备就能解决的,话说明军的武器装备,从纸面上堪称当时世界之最了,比欧洲也不落多少下风,结果被满清打得屁滚尿流,这又怎么说再者说王子晋也不是什么军事迷,搞火器他的水平也是半吊子一个。

        他们在这里说,舒尔哈赤也时常插个嘴,这就看出人的功底了,舒尔哈赤到底不愧是一直跟着兄长努尔哈赤打江山的,连到李成梁家里做家丁都是一起,大概在努尔哈赤“每战先登”的时候,舒尔哈赤就是跟着他后面砍首级和补刀的那一个。所以这军事知识的功底也是相当不俗,就连明军眼下装备的火器战斗力如何,他也是头头是道。

        王子晋一边听他在那里东讲西讲,一边心里就郁闷,这哥俩造起反来还真是心腹之患,人家是知己知彼啊辽镇军队的所有一切,在努尔哈赤兄弟眼中都没有秘密可言,那他们判断起形势来可是大占便宜。想来想去,这次如果李如松大军入朝,自己一定要跟着想点办法,最好是能够让李如松下决心加强李家军的战斗力。

        十天之后,在春季泥泞的道路里滚了一身泥浆的一行,终于到达了鸭绿江边的义州。对岸就是朝鲜的地盘了,史兰送到这里,便不能再送,眼看着使团和对面的朝鲜官吏接上了头,就和王子晋洒泪相别,约定了大军入朝之日再见,便拨马回广宁去了。

        过江之时,王子晋颇有些心潮澎湃。他家里的爷爷辈是有人当过志愿军的,倒霉就倒霉在五次战役时被俘了,所以家门不幸,没有发迹反而受了拖累。不过老爷子精神还好,也没因为回国后的审查而心存怨恨,反倒是经常用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教育儿孙,王子晋小时候就最爱听他讲朝鲜战争的故事,心里那个激动啊,有时候眼泪都能哗哗地流。

        因此这一过鸭绿江,就想起儿时往事来了,看着船桨拍打鸭绿江水的水面,想着几百年之后,自己的爷爷辈唱着歌,扛着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用鲜血和大无畏的气概,打出了新中国建国之后的国际地位,禁不住地心底一股热流涌上来。

        想也想不到啊,今天是我,循着爷爷们走过的道路,去抗日援朝'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