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东林雏形

第(2/2)页

  李三才的才学见识,在同侪中是一等一的,他居然会在写给顾宪成的信中专门提到某个人,这人还居然只是个花钱捐的贡生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顾宪成记性甚好,翻了信给翻了出来,一看,果然是说到有个叫做王子晋的,在苏州做了好些事,估计着半年之间,经他手就挣了不下十万两银子。

        众人一看,都是面面相觑。李三才家资饶富,出手阔绰,生活也很优裕,这也是许多朝士愿意和他结交的原因。以他的作用,在东林党中其实更贴近及时雨宋江这个定位,因为顾宪成是没钱的,后来这东林书院能办起来,李三才的财力和号召力起了很大作用话说宋江的名气

        ,不就是靠着对来往的江湖好汉出手大方换来的吗

        他说王子晋赚了很多钱,那真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苏州作为江南商圈的中心,李三才在其中有着不小的利益,会和王子晋产生交集就再自然不过了。但是看这信中,李三才自己和王子晋本人也没有什么交往,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人,随口和好友顾宪成感叹了一下,说以此人的本事,若是不中途夭折的话,大约二十年后就会成为江南首富了。

        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在大明朝,如果不是官身或者有功名的话,想要安安稳稳当个富人真是太难了那就好比是一个孩子拿着金块招摇过市一样,各路豺狼会在转眼间把你撕成碎片的。李三才也就是这个观点,王子晋大概很快就会倒霉了,除非他真的靠上哪棵大树,把自己赚的大部分钱都献出去换个平安李三才最根本的意思,就是他很有些想做这棵大树,把王子晋这样会赚钱的人才招揽到手下,来为他打理买卖,或许还能有别的用场。

        顾宪成手中,当然不会只有那一份揭帖的文稿,他们手下在京城也是有足够耳目的,事先已经打听了一些沈惟敬和王子晋的来历背景。这时候拿出来一对照,意外地发现,此王子晋还真可能就是彼王子晋,因为都是苏州太仓人呐

        太仓人就这三个字,在座的小官吏们又是齐齐一惊,这可是如今京城官场中的头等大事因为立储的事,王家屏这个老实人已经弹压不住了,一方面他也知道这事群臣未必占理,可是另一方面,他又缺乏足够的手腕来调和阴阳,安抚群臣,如今已经有豁出去的架势,要站在群臣一边请求皇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了。

        这一转,其实大家也都明白,皇帝不会就这么认输的,都没个台阶下,他天子的面子往哪放因此结局顺理成章,王家屏是铁定要下台了,听说王家屏自己在上疏求立朱常洛的同时,就已经吩咐家人打点行装,跟在老家置办田宅王元辅这是铁了心要走人了

        他走了,首辅的位子谁来按说应该是轮到次辅赵志皋,可是赵志皋也不傻,王家屏这是撂挑子了,这烂摊子是他能收拾的吗他就不吭声,等着看这帽子要落到谁头上当然,如果皇帝真点了他的名,赵志皋也不会推辞,首辅么,也没什么难做的,大不了当不下去了再学王家屏撂挑子,有了前例还怕什么反正后面等着上来坐这个火山口的人还多得是,大明朝这么多官,谁不想坐这个位子没准就在我的任期内把皇帝给耗得没劲了,摆平了立储这件大事,那我不就流传千古了么

        人都有侥幸心理,大官更是如此,升官原本就要伴随着相当的政治风险,这一点只要稍有头脑的官僚就能看明白了。

        可是在座各位都是拎得清形势的,都知道赵志皋在万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如躲在家里的王锡爵因为现在很清楚,就算赵志皋当了首辅,他也还是会和王家屏一样和稀泥,和不过去了就撂挑子走人。真正要解决问题,镇住群臣,朝野唯有王锡爵,既有人望,又有手段,好像他们这些小官僚,听到王锡爵的名字都会有种情不自禁的立正站好冲动的。

        因此,王子晋的籍贯苏州府太仓县,在这节骨眼上可就很敏感了。生,转年就到了京城,成了兵部尚书的座上客,还被万历皇帝钦点作为朝廷使者出使朝鲜和日本这可是通天的事,从一个小小的贡生到天子,中间跨了多少层级居然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面如果没有猫腻,谁信反正这帮已经习惯了琢磨人的官僚们,是一个也不会信的。

        没准,这位王子晋入京的时候,是带着王锡爵阁老的手书,所以才能到兵部尚书府登堂入室的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