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帝王心术

第(1/2)页

王子晋所想的,一点也没有错,此刻他的所有资料,就正摆在万历皇帝的面前。

        这位庙号神宗,明朝在位时间最长,却被后人称为“明亡于万历”的皇帝,此时年纪刚刚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在位的前十年,由于年纪幼小,朝政全都交给了张居正,在这位手段惊人的宰相统治下,大明朝显示出繁荣景象,当张居正死的时候,交到万历手中的是一个看上去很有条理的国家。

        因此万历除了把张居正给打倒,以方便他自己把握权力之外,并没有试图改变张居正手中形成的权力架构。这样的一个权力架构,是以考成法为核心,使全国的权力都集中到内阁手中,以至于张居正时期,大明朝的体制居然呈现出很是高效的局面。

        可是在这种体制下,传统上极具话语权的言官系统就受到了压制,这便引起了言官,也就是所谓清流的极大不满。正是这种不满,让张居正成为了言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张居正的形象,就被这些人肆意污蔑,除了他的政绩无法抹杀之外,张居正在言官们的心目中,其实和大奸臣严嵩也差不多少。

        也正是这些言官们,在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时,集结起来向他发起了第一次冲击,打着“丁忧尽孝”的大旗,让张居正险些失掉了手中的权柄。那一次的风波,以张居正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万历皇帝的,使得张居正得以留任,参劾他的言官吴中行、邹元标等人全部被贬。可是那一次的交锋,却拉开了直至明末的党争序幕。

        眼下,万历皇帝的目光当然看不到那么远,他之所以会想起这件事,是因为他继承了张居正的摊子之后这一点是让他很不爽的,可事实上他的权力确实是在张居正死后才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说他继承了张居正的权力一点也不错万历很快就意识到,在这种体制下,只要他不削减内阁的权柄,内阁就会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来管理文官集团。而有了皇帝的帮助,言官们受到的压制就格外强力,相应的,反弹也就格外来得猛烈。

        就在郑贵妃生下儿子朱常洵之后,言官们因为皇帝立储的事,终于找到了机会,朝着年轻而踌躇满志的万历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和嘉靖皇帝刚即位时的大礼议一样,言官们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肆意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解释经典,诠释礼制,根本不容许有任何的理论研究,就是按着皇帝的脑袋要皇帝低头,要内阁放权。

        这一次斗争的结果,是皇帝无奈地退让,从此不再上朝,而把所有的压力都丢给了内阁。手段柔和的申时行夹在紧握权力的皇帝和气势汹汹的朝臣之间左右为难,熬了四年终于熬不过了,甩传家去了,他的同门师弟王锡爵对此窘境心知肚明,毕竟是陪着申时行这八年首辅一起过来的阁臣,在自度无力解决这个难题之后,索性自己先一步回家去了。

        内阁就此成了火山口,踌躇满志的王家屏坐上去刚一年就受不了了。其实能做到这个位子的,没有一个是白痴,谁不知道这里面那点事可是权力的争夺就是这样,明打明地要权,那是暴力夺权,铁定要被打死的,所以文官们就扛着礼制的大旗来,这一次他们的理由比上次逼着嘉靖皇帝不许认自己亲爹时貌似要充足一些,而且之前在张居正统治下,言官们受到的压迫也更强一些,如今的反弹就格外强烈。

        内阁的阁臣也很无奈,因为万历皇帝要立三子为储君的理由,说起来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不代表没理,朱常洵确实是身份比朱常洛要高一些,这方面也讲究个子凭母贵的。可偏偏,郑贵妃也只是个贵妃,她要是皇后,那真是天下太平了不,也太平不了,言官们不甘心这么一直被压制下去,总会找出理由来跟皇帝捣蛋的,可是总不会这样激烈了吧

        “国乱思忠臣呐”万历皇帝揉了揉眉心,他确实是有些累了,原本想要接过张居正的事业,做个好皇帝,可是至今都深陷朝臣争夺的漩涡之中,无力摆脱,只能躲在宫里,从一份份奏折上来治理朝政。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鲸从外面走进来,轻手轻脚地,手里捧着案上,也不敢说话,就垂手站在一边。

        万历端起碗了,拿勺子喝了两口,顺手点了点桌子上的卷宗“这就是东厂查到的,那王秀才的所有情报”

        张鲸赶紧道“是,原本也没这么快,要派人到南边去。可巧,锦衣卫李同知的人刚从苏州回来,也查过这个人,顺手就拿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