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京印象

第(2/2)页

,京城又算得了什么”

        他俩在这说话,那条徐渭托付的老狗郑板桥也跟着凑趣,汪汪叫了两声,尾巴摇得那叫一个欢,明显是对此表示赞同。

        几十个人要安顿下来,内中又有不少女眷,这座宅子里闹得不行,忙了一整天也只是勉强分派好了而已,箱笼物件什么的都暂且堆放着,慢慢打开也罢,反正这次来京城,多了不说,几个月是要住的。按照王子晋的记忆,大明朝在开始得到日本入侵的消息时,并没有马上决定出兵,而是到了将近年底的时候,才大兵跨过鸭绿江。这么看来,在京城里还真有得忙活。

        相比起生活琐事来,众人还是对于要办的大事更加上心一些,屁股还没放下,几个核心人物就都被陈大娘叫到后院中议事,除了陈大娘和王子晋自己

        之外,京城这边的掌事也有份出席,另一个人就让王子晋很是惊讶了一下,居然是小蛮而不是樊素。

        四人坐定,先是陌生人引见,那京城的掌事年约五十,面团团的员外作派,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当年的狠劲。其实他跟跛爷是一辈,都是当年打过吕宋的老弟兄,后来到了京城坐镇,名叫钱厚。王子晋和跛爷甚是亲厚,因此对这位钱厚也是格外恭敬,而钱厚大约也从跛爷那里得了关照,对王子晋着实客气了一番。

        寒暄已毕,钱厚便就京城近来诸事简述一遍。原来最近京城里闹的最凶的,不是朝鲜的事,而是宁夏副总兵哱拜要造反的事。按照钱厚的话说,宁夏是九边重镇,哱拜又是高级武官,麾下三千兵马精锐之极,前年刚刚立过战功来,因此他有不稳迹象的消息一传出,登时耸动京城。这也是大国心态的一种必然逻辑,都是关注国内事宜胜过了国外,不信你看看美国的报纸就知道了。

        朝鲜的战事就吃了这个亏,反正又不是来打大明的,天塌下来有朝鲜人顶着,大明人操那个心干嘛何况就算朝鲜都完蛋了,辽东还有李成梁呢,这位刚刚卸任的老总兵,留下了八千精锐辽兵,十几年来一直所向披靡,威震辽东,日本人是断然打不进来的。

        街头巷尾尽是这样乐观的议论,也就难怪高层的态度了。根据钱厚的了解,目前兵部尚书那边,还是以宁夏战事的准备为主,看样子哱拜马上就要举事,朝廷暂时是顾不上朝鲜和日本的了。

        事实上,哱拜这种人是没什么政治诉求的,他不过是觉得大明朝外强中干,想要自行其是罢了,要说举起反旗自立政权之类的,哱拜还真没这器量。在这点上,后来的努尔哈赤就比他厉害多了,积累了几十年的实力才起兵,还弄个七大恨告天。虽然那个七大恨的文本是很烂,理由也很牵强,可是人家政治上就比较成熟了。

        哱拜倒霉就倒霉在,他在宁夏,一出事周围几个边镇立时大兵云集,对他形成四面围攻之势,连草原上的外援都被李如松给打退了。辽镇就不同,几乎是四面受敌,战略上先天不足,边将又不能去搞外交来改变自己的态势,只能处于战略守势。

        话题扯回,这会宁夏那边的事,已经不是哱拜起不起兵的问题,人家压根也没准备正儿八经地起兵造反什么的,倒是朝廷这边磨刀霍霍,正在为了如何重新树立大明朝在边镇的威信而准备动手。

        一圈形势报告下来,大家就都有点发傻,陈大娘为之愁眉不展“既是朝廷都不拿日本当一回事,咱们想立功也不会被重视吧这可怎生是好钱叔,几位阁老,还有都察院的御史们,都是什么腔调”

        奇怪吧这事内阁操心也就罢了,御史们上什么劲一点都不奇怪,真正了解明朝政治生态的人才会这么问。因为明朝没有清朝的军机处,一旦国家有什么大事,正经体制上能管着的人并不多,像兵部这种基本上只有建议权,以及执行权力而已。

        战略谁来管御史和给事中最有发言权,因为御史言者无罪啊,而且理论上,只要是大明朝的事,就没有御史们不能插一手的,而且可以乱插手,插完手了还不用负责任。因此眼下朝廷上热闹非凡,御史言官的奏折是一天数上,吵得口沫横飞,个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真要看这些的话,任是个明白人的脑子也要被吵昏了。

        大家听了,更是沮丧,哪知王子晋冷不防笑道“这不是正好么朝廷越是顾不上朝鲜战事,那才有咱们立功的机会呐”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