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家老三

第(2/2)页

纪委都不招呼一声,直接上门带人,然后在被人灰头土脸地拒绝了之后,就开开心心地回去了,一个屁都不放。

        如果是现代的纪委这样办事,上到中纪委下到县纪委全系统所有人都会被人耻笑得抬不起头来,以后两年出去办事都不要想直起腰来。李如桢脑子有问题了吗

        这个可能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很小。王子晋能想到的另一个可能,就是李如松事先是有过交待的,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还有调查方式、方向和内容上。可是李如松有什么理由,对他另眼相看就因为他搞定了徐渭的门下走狗一条

        对了,话说好久没在意那条郑板桥了,跑哪撒尿画画去了

        王子晋思维开始走岔道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没那么紧张了。事实明摆着,姑且不论李如桢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起码从结果来说并不算坏,因为如果李如桢真的要找他麻

        烦的话,大把的手段,根本不用自己跳到坑里弄得这么狼狈。从其表现看来,更确切的说法是,李如桢似乎有意用某种很特别的场面来考验一下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至于他有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王子晋耸耸肩,决定彻底放弃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资讯不足,干脆放弃得好。

        云楼闹出这么大的事,外界当然不会一点风声都没听到,第二天苏州道上该知道的人就全知道了,云楼一天那么多客人,每个人一张嘴,根据社交网络的理论,这个世界真的很小,人的口耳相传就是最先进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

        这个消息传到王瑞贤的耳中,令他简直是欣喜若狂,拍案而起,立即叫人去本地的府衙和锦衣卫的驻地打探消息。府衙还罢了,虽然苏州本地势力极其强大,每任知府上任时如果不来他们这些当地世家拜拜码头,这官就坐不安生,但大家读书人是一家,这体面还是要的,总算是年节动问,做得周到。

        锦衣卫则完全是悲摧,一年到头处于身在闹市无人问津的地步,相反谁进出过锦衣卫的大门,锦衣卫办了什么事,这类的信息当地起码有二三十家势力会在当天就收到,根本就是动弹不得的状态。李如桢他们来到苏州,虽然做得隐秘,却也没有瞒过有心人的眼睛,太仓王家自然是有心人之一,因此王瑞贤有足够理由期待这位将门虎子,圣眷正隆的锦衣卫大佬,会和王子晋激起绚烂的火花。

        然而后续的发展令王瑞贤极度失望,苏州锦衣卫们对京城镇抚司大佬及其部下们迎来送往,虽然不那么隆重,很是低调,但是以苏州锦衣卫筛子一样的处境,第一时间就闹得所有人都知道了。当得知李如桢披着云楼送的棉袍,相当狼狈地回到锦衣卫,仅仅住了一晚就随即全师北上,连一个留下来给本地府衙报信的人都没有时,王瑞贤目瞪口呆,震骇的心情甚至超过了失望和气恼“这厮竟有这样的本事”

        他倒是没有去质疑锦衣卫是吃素的,就算苏州本地的锦衣卫是吃素的,过江龙的李如桢显然不会。令他担心的是,这件事李如桢就这么算了,很可能背后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交易和隐情存在,如果这意味着王子晋居然和锦衣卫的李如桢,甚至辽东李家攀上了关系,那可就糟糕透顶,尽管远在辽东,尽管太仓王家是江南文坛首望,但大明第一将门世家对于他们来说依旧很沉重。

        不是本乡本土的暴力机构,更加令人忌惮,生活在旧时代的人对此格外有体会,云楼之所以让王瑞贤无从下手,有一小半原因也是在于此。

        王瑞贤是个自负智计的人。在文人当中,这种毛病大约是感染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盖因文无第一,都是在肚子里做文章的主,大家都不说出来,当然就嘴上相互夸奖,肚里暗自贬低,王瑞贤背着个文坛首望的祖父,平日里被人奉承惯了,实际的事都没干过几件,这毛病就更加严重。就连王子晋和他交往的时候,也看出了这一点,造成了即便双方走到如今这种立场上,王瑞贤还是没怎么把王子晋当成真正的对手。

        这样的人遇到难事,就是多谋而难断,想来想去都是办法,却又都不是办法。就在王瑞贤纠结的时候,府中又来了客人,却是另一个姓王的同乡,说起来身份显赫不下于他,乃是正在丁忧的阁老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