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第 248 章

第(1/2)页

金国的问题是摆在眼前一道绕不过的坎,  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全盘倾覆。

        皇帝和朝臣们没有开天眼,无法预知后事,他们只知道金国使臣带来的交换条件让人无法拒绝。

        使臣提出,大宋帮助金国出兵攻取辽国,  灭了辽后,  大宋将原本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  而金国将燕云十六州等地归还给宋。

        为了这事,  朝堂上已经吵了两三天,赞同派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收复失地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  绝对不能错过。

        反对派则认为宋辽两国修好已有百年,  不可轻易背弃盟约。别看辽国现在在金国的强势攻打下焦头烂额,  但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  而金国建国的时间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家底有限,万一等辽国缓过这口气,将女真人赶回去,  再反过来收拾背信弃义的大宋,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好。

        反对的只是少数,因为燕云十六州的诱惑实在太大太大了,  足以让人甘愿冒这个风险去尝试,  即便有行秋的预警在前,  也无法阻挡赵佶和大臣们一颗心慢慢往结盟的天秤那端靠去。

        赵楷和行秋坐在运动会场中的的包厢里,  下面正进行着空手搏击的比赛,赛场上气氛热火朝天,  呐喊助威的声音几乎能掀翻地皮。

        但这样的热闹却无法让包厢里的人展露半分笑颜。

        赵楷纠结得眉心皱成疙瘩,  眼睛看着打得激烈的选手们,  心里明显装着其他事。

        行秋问他:“王爷,您又是怎么想的呢?您觉得结盟好还是不结盟好,我想听听您的想法。”

        赵楷吞吞吐吐说道:“只要是个宋人,就没有不渴望着收复燕云失地的……”

        行秋扬了扬眉:“所以,您也倾向于结盟?”

        赵楷反问他:“你所说导致整个北方陷入兵祸的原因,难不成是辽国并不会灭亡,反倒在休养生息过后,会因为我们帮助金国出兵而大举南下攻宋?若是这样,那就万万不能结盟了。”

        “……”

        行秋尽量保持着优雅的仪态和脸上的微笑:“王爷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您是完颜阿骨打,成功与大宋签订了契约,两国联合出兵灭了辽国,这时候,整个辽国,还有燕云十六州都在您手上,您会怎么做?”

        赵楷想了许久,道:“两国已定下盟书,我不会撕毁契约,会依照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大宋。若轻易反悔,等将来金国有了麻烦,再想求邻国出兵相助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好,我们继续往后说。”行秋道,“此战过后,辽国大部分国土尽在您掌握,您现在需要派人去治理,但在这个过程中,您发现,辽国因常年天灾**,导致国力空虚,无钱可用,您得到的只是一个耗尽了气血的空壳子。都说守业更比创业难,若要长久治理,就要源源不断往里面投钱,这么大一片土地,需要的钱不在少数。您还需要花大价钱供养军队,来保证绝对的统治力和武力威慑。但您现在没有钱,该怎么办?”

        赵楷愣了愣:“……那就,去抢。”

        行秋微笑看着他:“找谁抢呢?”

        赵楷抿了抿嘴没说话。

        行秋继续道:“您占了辽国没多久,开始后悔将燕云十六州还给了大宋。因为燕云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非常重要的税收来源。且地势易守难攻,骑兵们在平原上能够一往无前,而拥有两大山脉阻隔的燕云十六州是骑兵部队最为畏惧的地形。一旦占据了这一地区,原本的劣势就转而成为了女真骑兵的最大依仗,从此高枕无忧。郓王殿下,如果您是完颜阿骨打,您会忍得住不动心,不会想着把燕云十六州再抢回来吗?”

        赵楷想也不想地反驳道:“这都是没有依仗的猜测,事情又怎么可能一分不差地按照你所说

        的发展。”

        行秋叹了口气:“好吧,那我们再换个角度。”

        按照结果推过程容易,但别人不像他这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会质疑也是正常的。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辽国那般强盛,都在金国的攻势下连连失利,显而易见,女真人的铁骑比辽国的骑兵还要强大。就算大宋拿回燕云十六州,面对如此恐怖的邻居,又有什么能力守住这么大一片地区,保证不会再次被夺走?”

        “而且我听说,金国建国才四五年,至今还保留着上古部落中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性,不像在汉文化影响下逐渐变得守礼向善的辽国人,他们就是群会吃人的野兽,与野兽打交道,注定要被其吞噬。”

        “大宋连辽国都打不过,何谈面对金国呢?”

        赵楷神色恍惚,像是头顶落下一记铁锤,喃喃道:“可是……这样一来,金国不就背弃了盟约?”

        行秋嗤笑一声:“王爷,我们不是也准备背弃与辽国的盟约吗?”

        赵佶喜好除政务之外的一切事情,作为最受他喜爱的儿子,赵楷从言行举止到爱好都与赵佶像了七八成,包括没有政治敏感度,天真,眼光短浅,没有远见这一点都是一样的。

        行秋心里不可抑制地泛起一阵阵失望。

        沉默良久,赵楷忽然道:“我从前竟从未想过这些……但,你说得对,金国灭了辽国后,不会放过繁华富庶的大宋的。”

        行秋心里一喜:“王爷能看透这一点就太好了!”

        赵楷又叹道:“可是父亲仍旧还是想结盟,我自己不同意又有什么用。”

        行秋对赵佶的墙头草作风也是无可奈何,明明那天把自己叫过去的时候,还表现出一副绝不会结盟的态度,转眼还没过两天,被臣子们说了几句,就转变了想法。

        他说道:“金国的使臣必定要在东京待好长一段时间,不用急着做出决定,王爷不妨去试着劝劝官家,说不定能扭转他的想法呢。”

        …

        运动会为期十天,项目共有十五个,从初赛到决赛,每天都挤满了来观赛的人。

        门票和博.彩为行秋带去了极大一笔收入,哪怕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赵楷的口袋,剩下的都足够他两三年内不用去跑生意。

        赛事进行到第七天,所有项目来到了决赛。

        场地外的告示牌上张贴着巨幅大字报,上面写着每一项比赛的顺序与时间。

        因是决赛,观看的人比前几日还要多,尤其是蹴鞠总决赛的时候,连赵佶都忍不住换了衣裳跑出来围观。

        行秋一早得了消息,让人布置好包间,带着武松鲁智深等几个手下在里面候着。

        赵佶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跟着太子赵桓与郓王赵楷,还有五皇子肃王赵枢。

        这是位在历史上没什么记载的皇子,眼下就是青涩的小毛孩,没有得过出众的功绩或成就,行秋观其言行,远远比不上赵楷,便移开视线不再管他。

        赛场上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行秋低头看去,原来是两方的队员依次上场了。

        燕青成功闯入总决赛,前两场比赛的出色表现,为他积攒了大量的人气,又因着有副好皮囊,这会一亮相,引来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

        赵佶站在窗边,兴致勃勃地指着正在颠球的燕青,问道:“此人是谁?看着倒是灵巧敏捷。”

        行秋不遗余力地夸奖他:“他叫燕青,大名府人士,此次夺冠的热门人选,官家您没有看他前两场比赛,真是可惜了。”

        赵枢突然冷哼一声,撇着嘴道:“有什么可惜的,蹴鞠踢得好的又不止他一个。”

        行秋笑道:“若跟普通百姓比是不错,若要跟官家这样的老手相比,那自然是比不过的。”

        口哨吹向,两队人员立刻激烈地在赛场上跑动起来,以赵佶为首,众人在窗边围成一圈,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赛场上的情况。

        行秋看得出来,赵佶是真心喜欢蹴鞠,他自己看着还没什么感觉,对方已经按捺不住一叠声地喝彩脱口而出了。

        他不可避免地想道后世对他的评价: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只要换个位置,他就是名垂千古的大画家,大书法家,开宗立派的标杆性人物,但他偏偏在皇帝这个位子上,又因为自己的昏庸和无能,将整个国家拖入无底深渊,那些优点在这份致命的缺陷下,便也失了三分光彩。

        比赛结束,燕青不负众望拿下头名,赛场上铺天盖地地喊着他的名字。燕青一把甩下被汗透的衣裳,露出满身纹绣与白练似的雪白皮肤,欢呼的声音一浪接一浪。

        行秋扶额,鲁智深是这样,在家里的时候就经常不穿衣服,当着众人的面走来走去,就是为了炫耀他那身纹绣,燕青怎么也是这德性。

        难道说,纹身对他们来说就是雄性的第二特征,越多人夸越说明有男子气概?

        可千万别被赵佶说是行为轻佻,从此厌恶了才好。

        赵佶哈哈笑了两声:“好花绣,有点意思。”

        行秋试探着问道:“官家若想近距离看,我把他叫过来如何?”

        赵佶这会心情正好,点头应了下来。

        行秋向时迁使了个眼色,对方会意,动作灵活地从包间里消失,等他领着燕青进来的时候,后者已经整理了仪容,头发重新绑过,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