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第 256 章

第(1/2)页

辽国君臣们这一商量就商量了半个月。

        期间,  辽国也不是没找过事,毕竟行秋这次狠狠下了辽国君臣的脸,还把剑架在皇帝的脖子上,  做出威胁的举动,耶律延禧不可能不动怒。

        或是夜间偷袭,  或是装作盗匪半路截杀,  发现去了几十个人都无功而返后,  耶律延禧只能无可奈何地认命,  歇了想杀人泄愤的心,  开始频繁召臣子进宫商议那两个条件。

        此次召见的地方换了一个,  从议事的正殿换到了一间类似书房的偏殿,人员也精简到只有几个身份较高的官员在场。

        这次见面,  行秋明显能感觉到朝臣们脸色差了许多,气息浮躁,  眉目里藏着焦虑,眼下个个泛着青黑。

        一看就是这几天没怎么睡过好觉,  想来不是为了即将失去的每年几十万的进账心痛,就是为了不知能不能守得住的燕云十六州而伤心失落吧。

        但耶律延禧是个意外。

        行秋多看了他两眼,  作为一国君主,按理这会应该是最火大的,  但他偏偏比其他人要平静许多,神情中更有一股一切尽在掌握的莫名自信。

        行秋挑了挑眉,  又看向脸色同样平静的萧奉先,  瞬间便懂了。

        他心中感到奇怪,  萧奉先为了自己的利益,  选择相信他那套说辞,  但耶律延禧也不是什么傻白甜啊,  真就这么容易相信了?

        耶律延禧率先开口:“减免岁币一事,朕同意了,只是这个政策实行了上百年,若要废除,须得两国官员正式在上京重新签订协议。你说你自己是大宋使臣,但一无节杖,二无印信文书,待你回了宋国,带上你的信物,让你们的官员重新来一趟吧。”

        行秋起身拱手:“陛下,眼下战事吃紧,一来一回又要花去两三月时间,若是在这期间再遇上什么事,怕是会耽误陛下的大业啊。”

        耶律延禧咬着牙,恨恨盯了他一眼。

        当他听不出来这话里威胁的意思啊?

        真想喊刀斧手进来将这小子头颅砍下,用来妆点华美的殿堂,可是……一想到这小子神出鬼没的身手,恐怕刀斧手还没进来,他自己就得先一步陷入险境,只能在心里艰难地将这口气咽下。

        “那你说,该怎么办?”他没好气问道。

        行秋带着一脸笑,神态优雅而从容:“陛下可让官员拟好协议,我直接带回去就是,下次过来时再给把大宋的那一份带上。哪怕不够正式,好歹也算是个落了朝廷印信的正式文书,我拿着它,在我们陛下面前也有说头,否则空着手回去,怕是没任何资本去说服一心想要与金结盟的皇上和众位大臣啊。”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毕竟现在宋庭的主流趋势的连金抗辽,他们能寄予厚望的只有与他们同一战线的三皇子郓王赵楷。

        赵佶可是想跟女真人合作的,若是能带着减免岁币的协议回去,郓王也就有理由帮辽国多争取些好处了吧?

        想到此处,耶律延禧看向一旁仿佛老僧入定的萧奉先,见到他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便同意了行秋的要求。

        一做出这个决定,他瞬间感到无比烦躁,看屋子里谁谁都不顺眼,尤其是正前方那个笑得一脸和善,实际上满肚子坏水的少年。

        他心中冷笑着,免了岁币又怎样,割让了幽州又怎样,终有一日,这些东西还会再次回到大辽,回到他耶律延禧的手中。

        到时候,他不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每年多加二十万岁币,还要让赵佶把这小子绑了送到辽国来给他出气。

        不报此仇,他誓不为人!

        …

        行秋完全不知道耶律延禧心里怎么恨他,虽然从那双阴翳狠辣的眼中能感受到点,但他完全不在意这些。

        武松花荣他们也能看出来

        ,但他们同样不在意。

        应该说,他们这会完全顾不上在意一个耶律延禧,他们这会已经兴奋得快找不着北了。

        一份加盖了辽国官方印信的国书被几人传来传去,反复观看,一个字都舍不得落下,自己看完了还要叫上身边人聚一起在重头看一遍。

        原本知道要来金国时,他们心里是有些迷茫的。

        就算身边比较亲近的几个,也只知道行秋大致的打算和目的,以为这次充其量就打听点金国的消息,探探这个刚刚显露于世人前的小国是强是弱,根据情报回去后再做准备也就是了。

        谁能想到,他们这此来,竟然一举解决了困扰大宋上百年的岁币问题!

        在为自己国家高兴的同时,几人敏锐地意识到,这样举国震惊的大功,所有人都会得到封赏!

        这样的喜悦和欢欣,让整个队伍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哪怕为了赶路,一天连续走上将近十个时辰,又遇上降雨后骤冷的天气,都不能扑灭心里那股热腾腾的气。

        …

        离开东京时还不到五月,回来时道路两旁的树上已经开始泛黄了。

        刚回到府上没多久,得到消息的赵楷就找上门来。

        行秋拿出国书笑着递过去,亲眼看着赵楷的眼睛嘴巴一起慢慢长大,毫无半分平日里辛苦维持的君子风范。

        “你是怎么做到的??”赵楷瞪大了眼仔细看着国书上的每一个字,“印信不是造假,落款也不是造假,难、难道……辽国真的把岁币给咱们免去了?!”

        行秋便将自己在金辽二国的历程细细道来,赵楷听得入神,待听到他当着所有官员的面以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