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年又三年

第(1/2)页

  朝议已定,众臣纷纷退去。
  只有御史大夫晁错留了下来。
  这是朝堂上的常态了。
  汉景帝宠信晁错,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
  一君一臣,相顾无言。
  大殿之内格外的寂静。
  良久,汉景帝道:“晁卿,若是朕出兵匈奴,能有几成胜算?”
  晁卿举出了两个指头,道:“不会超过两成。”
  随即他解释道,
  “汉兴以来,匈奴多次入侵边地,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败仗。”
  “汉军强在守城,机动性远没有匈奴强。”
  “每次匈奴入侵都是以掠夺人口财物为主,并不会强行攻占防备严密的城市。”
  “因此我们没有办法发挥我们的优势,如果出城作战的话,我们的战斗力远不如匈奴人,可能会吃大亏。”
  “在臣看来,我们和匈奴的军事势力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虽然我们的战斗力虽然越来越强,但是匈奴强汉弱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
  。。。。。。
  汉景帝闻言,叹息一声,道:“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制衡匈奴了吗?”
  晁错再次举起了三个指头:“臣有三计,可破匈奴。”
  闻言,汉景帝顿时来了兴致。
  晁错继续解释道:
  “第一计,移民。我们边境地区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单单靠少量的常备军和一年一轮换的更卒守卫广阔的边防线,压力太大。”
  “臣建议,立即招募天下罪人、流民、赘婿、贾人,将他们迁徙到边境地区,赐给他们室屋田器,让他们在那里居住。”
  “东方之戍卒,不熟悉边境的地理情况,而且心中畏惧匈奴,绝打不好仗。只有本地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财产,才会拼命抗击匈奴。”
  “第二计,练兵。匈奴的骑兵上下山阪,出入溪涧,如履平地,大汉骑兵远远不如。要想和匈奴作战,必须要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臣建议陛下马上着手,训练一只专门对付匈奴人的劲弩长戟骑射之旅。有了这样的军队,我们才能够对匈奴宣战。”
  “第三计,选将。陛下必须选任合适的对匈奴作战的将领。所谓‘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矛敌也。’没有名将坐镇,反击匈奴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汉景帝听完晁错的三条计谋,拍手叫绝。
  原本因为匈奴入侵而沮丧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
  不过,晁错接下来的话瞬间让他的心情又不好了。
  只听晁错说道:
  “陛下,臣的这些计谋,也不过寥解燃眉之急。要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必须先解决大汉内部的诸侯问题。”
  “诸侯一日不削,我们就一日不能腾出手来和匈奴一较高下。世上岂有背负万斤而与人赛跑的吗?”
  汉景帝感觉头有点大,又来了。
  晁错平均一天要劝汉景帝七八次,每次都是两个字:削藩。
  诸侯割据,威胁中央的统治,汉景帝如何不知呢。
  只是如今诸侯的封地占据了天下土地的一半以上,实力强大。
  若是削藩的话,他们联起手来造反怎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