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豪掷万金

第(1/2)页

  肆虐了大半个冬天的暴雪,居然就这样神奇的消停了。
  雪停之后,朝廷的头等大事就是救灾了。
  因为某些有心人将这次雪灾和汉景帝的削藩举措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救灾具有了格外的政治意义。
  汉景帝决心竭尽全力。
  内史窦婴是长安一带的父母官,责任重大,在此次救灾中冲在了第一线。
  自从灾情发生之后,他已经九过家门而不入了,  吃住躲在衙署,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朝议之上,窦婴的神色憔悴,黑眼圈十分严重,俨然一个灾民的模样。
  他详细的向汉景帝汇报了此次灾情的情况。
  整个长安都是灾区,受灾百姓几十巨万,倒塌房屋数以万计,  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在饥寒中死去。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烂摊子,十分难搞。
  。。。。。。
  汉景帝听完之后,脸色阴沉。
  他知道灾情眼中,绝想不到会如此的严重。
  他叹了一口气,让群臣们各抒已见。
  丞相陶青首先发言,他的建议无外乎拨款、发粮、施粥罢了。
  中规中矩。
  宗正刘德认为倾尽太仓之粟,也难以喂饱如此众多的灾民,建议火速从关东运粮。
  不过,此时天寒地冻,漕渠不畅,只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向关中的富商巨贾豪强们借粮,他们手中的存量不少,足以解燃眉之急。
  逼他们总比让百姓造反的好。
  他的建议得到了汉景帝的认可,让中尉郅都全权负责此事。
  以郅都的行事和作风,相信他能够很出色的完成这项任务。
  毕竟被迫捐粮总比被抄家要好得多。
  至于粮食借来了之后,以后还还是不还,  就再议了。
  少府建议以工代赈,  让长安的工宫、府库加紧招募一批强壮的工匠。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交口称赞。
  此时的工价十分便宜,对于朝廷是有利可取的;同时一个工匠有了收入,  全家都可以有饭吃,对于百姓也是有好处的。
  此外,鉴于灾情过于严重,之前朝中早就有过提议的分割内史计划也被重新提起。
  内史,就是京畿之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史人口滋生,治理的复杂程度早就达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
  朝中早就有大臣提议,按照昔日三秦的地域范围,分割内史为三部分,以便治理。
  可惜未能施行。
  这次汉景帝趁着救灾的机会,采纳了分郡的建议。
  不过,他只是将内史分为了左右两部分。
  原本的内史窦婴担任左内史的长官,任命张欧担任右内史的长官。
  这样,窦婴的担子也能减轻不少。
  张欧是汉景帝的心腹,从太子时期就开始追随汉景帝了。
  他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官声很好,很受爱戴。
  此刻,  他临危受命,  担任救火队长,接了这个苦差事,  百官们全都十分敬佩。
  朝议的最后,汉景帝颁发了诏书,相当于后世的会议决议吧。
  在诏书中,他晓喻百官,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坚决抓好落实情况,号召天下臣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