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宁天良的私房

第(1/2)页

独自静坐许久,宁真逸砰砰跳的小心脏终于平静下来,他又开始查看搬家时没空细看的箱子。

        当时这个箱子放在书房里,里面叠了一大堆写了字的纸张。宁真逸仔细翻了翻,发现最上面那一叠是话本子的手稿。他大略翻看了这些手稿,看完感觉十分无语。

        嗯,感觉宁天良这个人,不太正经啊。这堆手稿绝大多数是小黄文。用词婉约缠绵,“情节”描写细腻生动。宁真逸怀疑他就是沉迷写小黄文才导致两次乡试都失利的。

        不过,这些话本子显然很受欢迎。这一点从宁天良十六年攒下的家底可以看出来。光是房产、现银、田产,全部加起来就有大约一千二百两上下。宁家人平常的吃穿用度不差,再加上念书和赶考的钱,起码得有两千两起步。也就是说,宁天良一年至少能挣一百三十两。

        在这个时代,一个话本子写手能有这收入,已经算大佬了。

        等宁真逸翻完最下面那本账册才知道自己是冤枉宁天良了。宁天良也不是没写过别的话本子的,不过都反响平平,只有小黄文挣钱。嗯,所以是读者们不正经,不是宁天良的错。

        其中有一本名为《白狐情》的话本子还没写完,不过已经列好了大纲,大致描述了全文剧情、预备写多少章。

        宁真逸一时来了兴趣,仔细把所有手稿看了一遍,发现宁天良写的话本子,虽然全是小黄文,但每一本的人物都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生动,剧情也连贯有逻辑,最妙的是妖精打架的部分也很生动,难怪写个话本子都能发家致富。

        宁真逸继续翻,那本《白狐情》正在连载中,按照宁天良和书肆签的约,宁天良应该按月给书肆交稿。上个月,宁天良是交了稿后才出意外的,如今距离规定的交稿日期还有小半个月。

        仿照着宁天良的文风把后半截故事续下去并不难。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虽然宁真逸上辈子还是个大闺女,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什么东京凉、苍老师、一树梨花之类的,他跟舍友们一起看过。

        明天去县里找那家书肆问问关于话本子的事情好了。

        不过巴巴的跑一趟县城,不趁机买买买好像有点亏,宁真逸打算顺道采购一番。他白天搬家的时候大略瞄了几眼兄妹三人的衣物。真泽还好,他岁数小,李氏生前似乎常常给真泽做衣服。宁真逸估计真泽的衣服够他穿到五岁。但是自己和真琦的衣服都有些短了。

        自己是因为在长个,身高蹿得快,衣服自然也短得快,倒也能凑合穿一阵。只有真琦,她是因为长期被李氏忽略,好几年没有穿新衣服了,那裤脚可怜巴巴地连脚踝都遮不住了。

        至于宁天良,他作为一个书生,生前大部分时候待在书院里,少部分在家的时间当然也不可能去管闺女穿什么衣服。

        既然真琦衣服全都偏小了,明天干脆把里里外外的衣物添置一些好了。唔,布料要去县城买,衣服可以找村里徐婆婆做。那位徐婆婆年轻的时候是个绣娘,现在年纪大了,绣不了花,做做衣服却还是很麻利。

        既然是在村里生活,衣服这样会被别人看见的东西最好不要太出挑。

        “但是为什么宁天良一点私房钱都没找到……奇怪得很。”这么想着,宁真逸又继续往下翻,终于翻出了另外一本账本。宁天良记账的方式跟时下流行的不一样,一本账本专门记收入,另外一本专门记支出。

        古人记账的方式实在令人头大,等宁真逸头昏脑胀地看完账本,才大略弄明白,不是宁天良没有私房钱,而是他把钱都花掉了,最近的消费记录就是府城那一套房子。另外,宁真逸还从账本最后面找到了一叠田契,共十二亩,写的是宁真逸的名字。

        “是了,原主也是秀才,按律也可以免税三十亩地的。”至于为什么只有十二亩……他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十二亩全是位于府城的上等田,而且十二亩地是连在一起的。府城那地方,恐怕没那么容易买到这样的地吧,一时半会儿没凑齐三十亩也正常得很了。

        嗯,还有单独的账本呢,列着原主的收支。原主7岁考中秀才,然后被大昭四大书院之首的柳怀书院录取了,每年给他发五十两奖学金,按月发放,四年下来共发了两百两。这些钱,宁真逸都交给老爹了。

        宁天良用宁真逸的奖学金给他买了十二亩上等田。还有一些零头,被宁天良挂在牙行做订金,让牙行的人继续帮忙找上等田……

        加上分家时到手的十五亩地,宁真逸手上已经有二十七亩地了。

        宁真逸窃喜,刚才还在担心没理由去府城第二趟,结果这么快就找到了定期去府城的理由——打理田地,这可是再正经不过的正经事,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紧张些的地主们一两个月巡查一次田地,没那么紧张的,起码一个季度也要打理一次田地吧?宁真逸新手上路,每个月都去府城完全说得过去。

        总结一下,目前手头上有现银三百八十六两、田地二十七亩、房产两处。

        府城的房子,本想租出去的,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为了方便藏东西,现在只能就那么放着了。他要囤的粮食打算藏在空间里的,当然要有一个自己的地方更方便些。计划中足足要囤七十五立方米的粮食,算起来重量不轻,他当然不可能一次性就囤完,为免被人注意到,必然是要分批的。

        今年的粮食是只能靠买了。明年的粮食倒可以从佃出去的地里获得。

        从往年的收成来看,柳怀州的良田水稻亩产量,根据品种不同,大约是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斤。

        自家往年和佃户定的分成比例是对半分。按亩产一百五十斤算,一年能收获四千零五十斤,对半分完还有两千多斤。家中目前三口人,按一个月七十斤的食量,一年大约八百四十斤。

        两千多斤的粮食完全能覆盖自家兄妹三人的主食。

        日常的伙食要营养均衡,那么除了主食以外,还需要各种蔬菜、水果、蛋、肉、鱼、乳制品等。

        蔬菜可以自己种。白天搬家的时候,他发现屋后头那一片地有山药。自家的菜还没种起来,先挖山药当蔬菜吃一阵。

        水果可以去后山摘。后山除了之前看见的桑葚,应该还有别的。明天去县城看看有没有水果树卖,买几棵种在家里。

        蛋和肉可以靠养鸡解决。

        鱼可以尝试去旁边河里捕捞或者去买。

        乳制品问题可以买几只母羊解决,在后院角落里盖个棚舍,到时候养个两三只母羊应该就够。

        总之,只要多想想办法,伙食水平还是可以保持住的。

        明天从县城回来后,先解决养鸡问题。

        鸡舍可以找村里的木匠打一个,不用太大,一米高、两米长、半米宽就行了。一米高的鸡舍可以做成两层,这样养上十几二十只鸡绰绰有余。等鸡舍做好以后,就可以去县里把鸡崽和母羊一起买回来。

        理清思路,宁真逸终于能躺下来安心睡觉了。看着睡得四仰八叉的真泽,宁真逸微微笑了笑,只要他足够努力,一定能把弟弟妹妹好好养大的!他们兄妹三人就这样相依为命,就很不错。

        累了一整天,宁真逸几乎是一沾枕头就昏睡过去。

        然后第二天清早,宁真逸就被自己打脸了。兄妹三人相依为命什么的,根本不可能的。

        宁真逸摸黑顶着初春清晨三点凛冽的寒风,蹲在河岸边刷洗着被真泽“画地图”的床单和被子。

        古代没有什么洗衣液、洗衣机,清洗整床棉被这种活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何止是艰难,宁真逸洗得差点崩溃了。他前世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又是独生女,哪里照顾过小孩子?

        现代人洗被子也多是丢到洗衣机里,让洗衣机干活,又有几个人会亲自动手呢?反正宁真逸上辈子没干过这事。

        直到他双手冻得失去了知觉,才终于把两床被子洗净拧干,然后抱着湿漉漉还在滴水的被子回去晾。

        屋里,真泽把自己摊成大字睡得正香,估计都没发现自己尿床的事。

        宁真逸去把湿衣服换下来,然后他崩溃地在自己脱下来的里衣上闻到了尿骚味。他猜,是真泽尿床的时候沾到自己身上的。

        宁真逸看了看放脏衣服的筐,从昨天中午到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