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秋收

第(1/2)页

八月底的一天,宁真逸在玉米地边一番查看后,宣布玉米成熟了,可以收获了。

        在田边围观的村民们倒是比宁真逸和白家人还兴奋。宁家人原本在村里就最受瞩目,这半年以来,宁家发生的事情不少,尤其是大房,那几乎是隔一阵子上一次“热搜”。先是宁秀才夫妇和老太太三人一起身亡,再是大房二房分家,接下来大房买人、种新粮、带回来一个怀孕的婢女、前一阵婢女又难产死了,再到现在新粮收获。附近几个村子半年以来闲谈的话题,一大半都是宁家。

        如今宁家的新粮要收获了,虽然他们没勇气承担种新粮的风险,可热闹还是可以看一看嘛!

        里正和三个村子的村长也来了,比起热闹,他们更在意的是新粮到底好不好。

        很快,里正发现,仅仅靠白家佃户那四个人收玉米,速度太慢了,于是从围在田埂边的人当中挑了几个老实人,让他们背上筐下地帮忙。

        周围围观的一部分村民也意识到事情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嗯,确实有几个姓赵的,是来看宁真逸的笑话,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随着玉米一筐一筐被背上田埂,里正安排的人已经开始称重。第一亩玉米地还没收完,账房算出来的数字已经很吓人,已经!四百多斤了!

        账房一边算,一边激动地大呼“不可能!”旁边的人一问,账房大喊:“这才收了半亩地不到!竟然已经有四百多斤了!”

        田埂边顿时乱了起来,人人都想挤到账房身边问个清楚。里正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称如今一亩地都没收完,具体能收多少还不知道,让大家不要激动,耐心等待。

        ……

        终于,五亩玉米全都采收完毕,一一过秤。账房已经激动得快要站不稳了,勉强稳住自己,核算了一遍,终于克制不住,大声喊道:“五亩玉米地,一共收了五千多斤!五千多斤啊!”

        人群顿时沸腾了。

        大昭这地方,近几年风调雨顺,上等田精心伺候,收获的水稻是有可能达到亩产两百斤的,大部分的地,亩产量会在一百五十斤到一百八十斤之间波动。

        这玉米,五亩收获五千斤,那一亩就是一千多斤。换句话说,种一亩玉米的收成能抵水稻五六亩!

        一时间,所有人看玉米的眼神,都热切得仿佛看见了黄金。

        宁真逸见此赶紧出来:“大家先别激动,玉米棒虽然重,但并不全都可以吃。”说着他剥开一根玉米棒给大家看“只有这些玉米粒能吃,中间的芯子是不能吃的。不过玉米秆和玉米芯磨碎了可以喂牛羊猪。”

        大家这才冷静了一些。

        玉米棒不能吃,那亩产千斤的说法显然就不准确了。可是以现在算出来这个亩产量,即使对半砍一下,也有五百斤,仍然远远高过别的粮食了啊!

        老实说,这个产量,宁真逸是不满意的。不过现在农业毕竟还比较原始,虽然五百年前秦昭帝就教百姓施肥了,可是全国各地气候不同,每年的天气也不同,农民们都是在用经验教训来换农业的进步。可古代农民大多不认字,种地的方法基本靠口口相传,只要稍微来几个大一些的动荡,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就有可能死于非命。

        五百多年过去了,大昭的农业水平并没有比秦昭帝在位那会儿好多少。

        天/朝的水稻亩产量可是七百多斤啊!玉米的产量更是最高能达到九百多公斤!注意,是公斤!所以不管是玉米还是水稻,在宁真逸看来,收成都很差,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

        显然周围的人并不这么想,有些人甚至激动得快要昏厥了。

        宁真逸在人群里环视了一周,看见了便宜二婶赵氏嫉妒的眼神,心下一跳。

        嗯,本来自己种玉米,就是想把它们传播开,既然有些人已经开始嫉妒了,干脆现在就告诉大家,自己会把玉米卖掉吧。

        宁真逸站到里正站的那个台子上,清了清嗓子,大喊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蜂群一样嗡鸣的人群很快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很好奇小宁秀才要说什么,是吹牛?炫耀?还是……卖粮?如果是卖粮就好了,大家都很想要啊。

        见众人都在听,宁真逸也不卖关子,大声道:“我今年一共种了三种新粮,除了玉米,还有红薯和土豆!按照商家的说法,玉米是三种新粮当中,产量最低的!”

        所有人都疯狂了,七嘴八舌向宁真逸提出各种问题。里正不得不再次出面维持秩序。

        等众人重新安静下来,宁真逸继续往下讲:“我决定,三种新粮,我自家留下十八亩地的种子,剩下的全部卖给乡亲们!大家稍后找各自的村长统计一下家里共有多少人,我按每家的人数平摊卖给大家!人人有份!女娃也算!一斤只收二十文!”

        宁真逸说完就从台子上下来了。嗯,还有五亩土豆和三木红薯还没收呢,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啊!

        这下大家都特别热情要来帮忙,里正赶紧把大家赶走:“去去去,找村长登记去,我点到名字的出来帮小宁秀才家干活,别的都走!”

        于是三个村长被人群淹没了。

        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采收,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玉米亩产一千百斤、红薯亩产一千八百斤、土豆亩产两千斤。

        这产量,宁真逸是相当不满意的。跟天/朝一比,这产量完全是对半砍,甚至有的连一半都不到。可是看周围村民激动兴奋到恍惚的表情,他决定不把这么欠打的话说出来。

        宁家和佃户签的契是对半分,但现在宁真逸要把种子以外的部分卖给村民,所以掏钱向白家人买了本该分给白家的那一份。白家有个小哥不大乐意,小声逼逼:“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留着自家用,偏要卖掉。”

        宁真逸笑笑:“这样的好东西,附近几个村子只有我们两家有,别人都没有,这不是什么好事。”

        白老爷子敲了敲孙子的脑门:“傻小子,白长了十八岁,竟还不如一个小孩子看得透。”

        白老爷子的大儿子在旁边大笑:“爹你说什么呀,三儿就是个地里刨食的泥腿子,怎么跟神童秀才比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