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流言

第(1/2)页

柳怀书院早就拿到此次各县的院试结果了,现在各大书院已经进行完一轮抢人大战了。

        柳怀书院是柳怀州第一大书院,和海宁州的丰曲书院、青渭州的云丘书院、阳淮州的镇山书院并称大昭四大书院。柳怀州的学子们,自然削尖了脑袋想进柳怀书院。

        柳怀州共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县,每个县都有一个第一名,可柳怀书院一年只收二十名学生。学子们想进柳怀书院,还要再进行一次考试。一般来说,除非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不去柳怀书院,否则都会去柳怀书院参加一次入学考试试。柳怀书院的入学考,报考资格是各县城院试前三十名。

        当然,今年的几位小三元们,可以免考,直接进。

        仍然是找焦夫子报道,宁真逸领着真泽去找焦夫子的时候,焦夫子正在准备要给新学子的东西。

        宁真逸带着真泽走过去,焦夫子笑着看了他们兄弟俩惊奇道:“你们家这血脉也太好了些,一家子个个都是秀才,你们兄弟俩还都能考小三元。该不会是哪个名门之后吧?”焦夫子嘴上说着话,手里也没停,快速给真泽拿了整套发给要新生的课本、院服还有琴、弓之类,又记录了学子的住址。

        宁真逸笑了笑:“我家祖籍是海宁州常博郡。”

        焦夫子瞪大眼睛:“莫不是常博宁氏?”

        宁真逸继续笑:“祖上是,不过家父已经和那边分宗了。”

        焦夫子更加惊讶,这年头人们只怕跟家族关系不够亲近,竟还有要分宗的。但是别人家的事,他也不好多问,便没有多话,只默默登记完真泽的信息。

        宁真逸感谢了焦夫子,然后带着真泽走了。出来之时,还在门口遇见一个陌生人。

        真泽是考中小三元直接录取的,不用经历考试这一关,也就不必等暑假后才正式进来上课,直接跟着宁真逸进了地字班,不过他没参加上个月的月考,现在得坐在最后一桌。

        在自己的座位坐下,左边的张崈哀嚎着问:“宁兄,这个月月考之后,我是不是就要坐到你右边去了?”嗯,大昭以左为尊,第一名坐正中间,第二名坐第一名左边,第三名坐第一名右边,以此类推。张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第二名是不是要被你弟弟抢走了?

        这……不好说啊。可是宁真逸也不好意思跟他说:“不好说啊。”只好打着哈哈把这话题岔过去。

        接下来几天,另外三个新的小三元也先后进了柳怀书院地字班。

        一个月后,月考果然是宁真逸第一,真泽第二。另外三个新同学也考出不错的成绩,但基本都在前十名左右徘徊,除了一位名叫岑远航的学子。他也是个少年天才,今年十二岁。他参加的第一次月考考了第三名。岑远航就是当时宁真逸带着真泽离开焦夫子办公室时,在门口遇到的那个学子。

        显然这位新同窗并不服气,或许他进柳怀书院之前,一直是第一名?但柳怀书院从来不缺天才,他只要在这里待久了,就会发现同窗们就没几个不够聪明的,一不小心,他说不定连第三都保不住呢。宁真逸对他的不服气不以为意。

        但是又过了一阵子,大约是六月中下旬的时候,宁真逸听到了一则关于自家兄弟二人的流言,说自家兄弟二人资料有异,不配考科举、中秀才,因为宁家祖上有作奸犯科之人。

        宁真逸懒得理会这些谣言,只跟关系好的同窗说清者自清。而且七月初要期末考,宁真逸忙着复习功课,没空搭理这些破事。

        真泽年纪太小,跟同窗们更说不上话,而且宁真逸为了避免真泽骄傲,给他加了很多功课,譬如说习武。他被宁真逸操练得太狠,连跟同窗闲聊的功夫都没有,自然也没听说这些传言。

        但是柳怀书院里平日除了学习以外,也没别的事,学子们穷极无聊,就会想办法找乐子,譬如说传谣。

        终于,事情在期末考成绩公示那一天爆发了。

        那一天,期末考成绩榜单一贴出来,就被学子们团团围住了。

        宁真逸照例是第一名,大家毫无波动,习惯了。真泽因为年纪小,拉不动弓,“射”这一门成绩稀烂,终于失去了他的“第二”宝座,落到了十几名。宁真逸特意看了一下,十二岁岑远航同学,也不怎么拉得动弓,成绩掉到三十名开外。耸耸肩,宁真逸正打算挤出人群,带真泽回家,却听见人群里传来嫉妒的怒吼:“宁真逸!你们兄弟俩有什么资格待在柳怀书院!”

        宁真逸莫名其妙,又不得不停下来:“我们兄弟俩凭本事考进来的,为什么没有资格?”

        岑远航越众而出,质问道:“我问你,你家为什么被常博宁氏出族了?”

        宁真逸怒了:“谁告诉你我家被出族的?无凭无据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胡言乱语,你知不知道在大昭造谣是犯法的?”这个时代宗族观念很重,只有作奸犯科之人才会被出族。而科举要彻查三代,三代以内有人作奸犯科,就没有资格考科举。出族这个名声若被岑远航落实了,宁家兄弟俩会双双被革除功名撵回家去。甚至,宁真逸这四年辛辛苦苦刷的声望,也会变成骂名。

        如果不能考科举了,那宁真逸只好去军中靠刷战功上位了。在大昭当兵可累了,若不是没得选,宁真逸才不愿意去那儿。而且大昭承平已久,不但战功难刷,而且朝中重文轻武,就算累死累活刷军功刷到正二品的大将军,还是要矮丞相一头。

        断人前途犹如杀人父母啊。宁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