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春闱

第(1/2)页

朝廷把历年的春闱安排在二月,春寒料峭的时候,会试开始了。

        经历了一连串互保、认保,以及比乡试更加严格的搜身流程,宁真逸终于再一次坐到了号房里。

        京城的贡院比柳怀州的贡院高大上了许多,墙壁更厚,小床是热炕,最令人惊叹的是,屋顶是整块的玻璃,白日里有天光落下来,所以号房里只给一个小油灯,以免考生起夜时看不清路。

        宁真逸清理完号房的小床坐下来后,仍然时不时听见有考生在惊叹屋顶的材料,直到考官喊肃静,并且开始发考卷为止。

        会试不难。

        好吧,也许对别人来说很难。不过,谁让宁真逸是主角呢?他总要有一点主角光环对吧?

        总之,六天之后,宁真逸是清醒且清新地离开贡院的,和那些一起参加春闱的、摇摇欲坠的考生们不一样。

        贡院照样让考生休息一天,一天后,去京郊军营参与骑射乐的考试。

        会试结束后,考官们要花十天时间批改试卷,而考生们一般会在等待结果的这十天里,在京中四处游玩,或者开开诗会、文会之类。

        宁真逸也凑了两次热闹,认识了一些人。不过很快他发现有不少学子把文会、诗会开在青楼里,于是他婉拒了这些“文会”的邀请,回到会馆里继续念书。

        宁真逸知道自己不可能不过,现在就要为殿试准备起来了啊。岳父给的文选还没看完呢。

        康成益参加文会回来,问宁真逸怎么不去,宁真逸问他:“你觉得自己会试过不了?”

        康成益皱眉:“怎么可能?我一定会榜上有名。”

        宁真逸扬了扬手里的书:“那你不参加殿试了?”

        康成益瞪大眼睛:“宁兄真是勤勉!难怪你总是考得比我好!不行,我也得念书去了。”

        很快,住在会馆里的学子,除了确定自己名落孙山的以外,全都开始继续念书。嗯,实际上,全都开始念书了,谁会假设自己名落孙山啊?

        在一群“风流才子”的衬托下,柳怀书院这帮考生真是格外的与众不同。

        十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十天之后的早晨,再心大的学子也早早醒了。由于会有衙役到学子们留的地址去报喜,书院众人都待在会馆前厅等消息。这里和大门很近,报喜的衙役喊一嗓子,立刻会有人听见的。

        辰时,结果按时公布了出来。会馆距离贡院很近,大家已经开始听见附近的鞭炮声了,那是住在附近的考生听到自己考中的消息,用于贺喜的鞭炮。

        有从贡院门口回来的小厮,向夫子汇报说此次会试录取二百人。

        真是残酷的淘汰率啊,考生共有五万多人呢,千分之四的几率。

        柳怀书院这次共来了十个人,垫底的那几个已经开始紧张了,尽管他们平常在书院也是前十名。

        终于,第一个前来报喜的衙役出现了:“恭喜柳怀州扶阳郡娄山关娄老爷高中!第一百六十八名!”

        娄山关惊喜地抱住他旁边的同窗,开始喜极而泣,而他带来的书童给衙役塞了个红包后,搬出一个竹筐,往会馆外围观的人群里撒铜板。

        又过了一会儿,第二个衙役出现了:“恭喜柳怀州康阳郡计元洲计老爷高中!第一百四十三名!”

        计元洲倒是端得住,矜持地微笑了一下,假装自己很淡定的样子。实际上背在身后的手已经握成了一个拳头,还时不时舒张一下。他带来的书童也开始送红包、撒钱。

        很快,一个又一个的衙役出现了,等贺喜的人报到:“恭喜柳怀州南口郡康成益康老爷高中!第十三名!”

        夫子松了一口气:“太好了,这次我们全中了!”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猜测,宁真逸中的是第几名,就没人想过宁真逸有可能不中。

        宁真逸早就跟王靖交代了,他一共包了四个不同的红包。若考中第一,就给衙役塞香囊,五十两。若考中第二,就给衙役塞最大的红包,三十两。若考中第三,就塞第二大的红包十两。

        若连第三都没考中!那还是要塞红包的,一两好了。这是考砸了好吗!有什么可高兴的!

        康成益问宁真逸:“宁兄紧张不紧张?”

        宁真逸叹气:“有一点,若是我没有考到会元可怎么办?我都连中四元了,就差两个第一呢。”

        康成益立刻开始嘲笑宁真逸:“当初你开导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宁真逸毫不留情地反击说:“就算我考不了第一也不会钻牛角尖,浪费那么多年的时间。”

        康成益瞪大了眼睛,用“你怎么敢”的眼神瞪着宁真逸,而宁真逸毫不示弱地瞪了回去。两个人互相瞪了一会儿,就在周围的人都开始紧张,担心他们吵起来的时候,又忽然一起大笑了出来。

        正在这时,又一个衙役出现了。没等那衙役开始说话,书院众人先欢呼起来:“我们全都考中了!哦!我们全中了!”

        可怜的衙役差点忘记自己的台词,缓了一缓,才字正腔圆地喊道:“柳怀州源宁郡宁真逸宁老爷高中!第一名!”

        宁真逸还没来得及摆出矜持地表情,就被高兴欢呼的同窗举了起来,往天上抛:“宁真逸!会元!宁真逸!五元!”喊声震天。

        王靖赶紧过去,把香囊塞给衙役。衙役掂了掂香囊的重量,又开始说不要钱的好话。

        送走衙役,王靖也搬出一大筐铜板开始往外撒。大家都很兴奋,考生兴奋这次来的同窗全中,还出了个会元,而附近的居民,他们兴奋今天捡了十次钱!

        等大家高兴得差不多了,夫子开始说话:“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大家终于把宁真逸放下来,听夫子说话。

        只听夫子道:“为了庆祝大家考中,我今天请大家去京城最大的酒楼吃饭!”

        学生立刻起哄:“夫子!怎么能让您破费!宁兄考了会元,应该他请!”

        “对对对!宁兄请客!请客!”

        宁真逸心里也高兴得很:“好,我请客,大家一起走!我请大家去状元楼!吃最好的席面!”

        状元楼就开在贡院对面,是卓家的产业。不过卓语然给过自己“海棠卡”了,可以打八折。

        众人热热闹闹地簇拥着宁真逸往外走,街上的热闹还未散尽,十个书生一个夫子,再加上七八个书童,走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状元楼这种地方,从来不缺书生。今日会试放榜,满酒楼都是高中进士的书生。

        这一群人走进来的时候,整个大堂都静了一静。无他,这帮人来得比所有人都晚。要么就是他们住的地方距离远,要么就是……这群人当中,有一个人考得最好。也就是说,会元在这群人当中?

        立刻有人开始打探消息。人群当中有两个正德书院的学子,就是柳怀州那个以严肃著称的书院,他们认得柳怀书院的夫子,所以认出了这群人。

        考中了进士,再严肃也是高兴的,那人笑着说:“他们是柳怀书院的,某认得那个夫子。某听说他们此次来了十个人。看他们喜气洋洋的样子,应是全都中了。”

        旁人一数,共有十一人穿着读书人爱穿的袍子,除了其中一个是夫子之外,另外十个应该全是学子了?来十个中十个呀……厉害了。

        宁真逸走到前台,拿出会员卡展示给掌柜看:“来最上等的席面,我们十一个人。另外,给书童们也准备一些吃的吧。”

        掌柜拿过那张雕刻着海棠花的玉制卡片,确认了是自家的会员卡,马上露出超殷勤的笑容:“客官请跟我来!”说着把一行人引到顶楼:“客官请!”

        小二立刻跟进,一边上茶,一边跟众人闲聊。很快就从众人口中知道了,包厢里的考生全都考中了!是会元请大家来状元楼吃饭!

        每隔三年就见一次会元,小二早就习惯了,不过,该吹的彩虹屁还是要吹嘛!他对这个可擅长了!于是小二把彩虹屁吹得天花乱坠,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小二刚出包厢,就被打探消息的人拦住了。于是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刚才那群人当中,有一个是会元!

        自然有人不服气的,那就是第二名。会试第二名,在他的家乡也是一路第一考过来的,要不是会试被宁真逸抢了会元的名头,就该是他连中五元了。于是他问小二:“会元是哪一位?”

        小二想了想:“最年轻、最俊的那一个。”

        众人听完,想了半天,愣是对这位宁会元陌生得很,又去问正德书院那个考生:“叶兄,你对那位宁会元有印象吗?”

        “叶兄”道:“知道,宁真逸,他在柳怀州十分有名,外号叫神童秀才。他七岁就中了秀才,是小三元。最厉害的是,宁会元他父亲也是秀才,只不过不是小三元。并且宁会元他弟弟,七岁的时候也考了个小三元。他一家子都很会念书。据说他十岁那年,学问就已经达到能参加乡试的水准,但他的夫子担心他身体受不了,预备让他十四岁再考。可惜,第二年他父亲春日里意外身亡,等他三年后出孝,琴艺生疏了。所以去年才参加秋闱,中了解元。而且,这位宁解元是全科第一的解元,尤其是射这一科,他那次考出个神射。全柳怀州的考生都惊呆了。”

        “所以……那位宁会元今年才十八?”

        “全科第一!?怎么可能?他九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