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番禺城

第(1/2)页

这一路果然不太平,海船每天都要遇上一次海盗。

        刚开始,大家都很惊慌,等到发现海船的护卫和宁真逸的护卫都很靠谱,海盗甚至没机会登船就被打爆了(字面意义上的打爆了),顿时感觉无比安心。

        宁真逸就更是无聊,他本来见到海盗,还打算压阵,结果寒云太给力了,集团的护卫也不差,甚至没有人受重伤,于是提供了一波伤药,回房间休息去了。他们打完这一批海盗,宁真逸带队去掏海盗的老巢,等剿匪结束,再放飞白去传消息,让殷华清赶紧派人接管海盗的地盘……

        反正这一路都是打过去的,连到达番禺的日期都因此迟了五六天,险险地卡在期限前一天到达了番禺城。原本顺着洋流三四天就到了,结果走了足足九天才到。可怜番禺城原本那位县令是要告老还乡,结果拖着一把老骨头在那里一直等。等听说新县令终于来了,欢喜得直念谢天谢地。还说新县令再不来,他这一把老骨头就要死在任上了。

        不过宁真逸这一路打过来,好处是从柳怀州到番禺沿岸的海盗都被清空了。顽固的反抗分子当场解决,投降派抓走,妇孺解救、安抚。

        第一次解决完海盗,宁真逸一次性给柳怀州和西京城都报了信。柳怀州的集团人员当天下午就到,接手了第一个海岛。等后来殷华清收到消息,给宁真逸派了人,就变成好几条船远远跟在大海船后面,宁真逸打一个海岛,立刻就有人接手……

        总之,整个东南沿海的海盗都被灭了门。

        这个时代的番禺城,说得好听点叫做“城”,实际上比两堰县那个藏在山沟沟边上的小县城都不如。然而它已经是广州地区最大的城市了……

        领着人进了城,守门的士兵一看是新县令,根本不敢拦,直接放人进城。

        宁真逸带来的人很多,乌泱泱一大帮人。守门的士兵无比庆幸,幸好刚才没有得罪新县令,能一下子带这么多人,新县令一看就不是个好惹的。

        殷华清再能干,也不过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手伸得再长,也不可能伸遍全大昭,总有盲区。譬如说南边这一大片荒郊野地,要做生意还要先开荒,他哪里来那么多人?再说也没有合适的理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宁真逸打着朝廷的旗号过来开荒,完全没有问题。殷华清要是敢无缘无故派人到这里开荒,转脸皇帝就可以编织罪名说殷华清私藏兵器、图谋不轨,然后弄点破铜烂铁放在番禺,让钦差把那些破铜烂铁当作武器,给殷华清定罪。

        至于把兵器藏在那么远的地方,有什么意义……重要吗?皇帝有借口搞镇国公府就行了。

        可是别人不能在番禺开荒,官府自己也根本没有打算好好打理它,所以当宁真逸走进这个小破城市,内心一片崩溃:

        那破城墙,它低矮到宁真逸一跳就跳过去了!那破街道,全都是泥地,一下雨就满地泥坑!只有县衙附近的地方好一点,但那也只是好一丁点儿而已!甚至连石板都没有铺!满地的破木屋,看起来都是一副会漏水的样子,连县衙都是破破烂烂的!最要命的时这里连个看起来结实一点的客栈都没有!

        自己带了一整船的人呢!今晚怎么安置!

        宁真逸的内心是绝望的。

        好在他生性豁达,从来不去纠结发生的事情到底有多糟糕,而是专注于该怎么解决问题。

        没有办法,他带着一帮人撤出番禺城,在城郊就地伐木盖屋,弄了一大片临时居住的房子。但这临时居住的木屋都比番禺城里的破木屋看起来光鲜。

        负责指挥大家伐木造屋的是宁福,宁真逸要先去县衙跟老县令交接。

        殷淑雪的丫鬟婆子指挥人在城郊清理出一块地,往上面铺了木板,再摆上桌椅屏风瓜果糖茶,请殷淑雪坐着等。

        附近的居民见这里动静这么大,而且那些人看起来个个光鲜,根本不敢围过来,只派了一个壮年男子过来问话。问完更加忧心忡忡:新县令带来的人动静这么大,而且那个县令夫人看起来很奢侈的样子,只怕盘剥得会比那个老不死的更狠啊……

        那边宁真逸交接的过程也不太顺利。县令交接嘛,一般都是交接钱粮、公务之类。公务这东西一时半会儿看不出问题,钱粮却是可以即刻清点的。

        成玉树是商人之子,对算账这类的事情特别敏感,而宁真逸自己也是能写会算的。两个人对着账本研究了一会儿,发现这破账本问题太多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银子的出入、结余根本对不上!

        县衙的银子来自当地的税收,你税收只有那么一点点,为什么却有三倍的钱可以支出!?而且物价贵得离谱,一个鸡蛋竟然要二十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