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娘娘回京

第(1/2)页

康王继位了!

        这消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康王虽然年幼,但年幼有年幼的好处。

        再说惠王指望不上,顺王性情懦弱。相比起来,这位康王往年只是低调,并没有什么惠王万事不管的毛病,也没有顺王软弱可欺的毛病,还可以期待一下。

        再说沈皇后怎么会无缘无故选定康王?沈皇后若是想染指朝政,搞什么牝鸡司晨之事,完全可以选十五皇子啊!那孩子才四岁多不到五岁,更好掌控不是吗?

        指不定就是康王跟沈皇后达成了什么协议呢!否则沈皇后怎么会说“待本宫甚是孝顺”呢?

        这次争储的最大赢家,应该就是修媛范氏了,她从多年饱受欺凌的失宠修媛,嘎嘣一下变成了圣母皇太后!

        康王登基,下了第一道圣旨,尊先帝皇后沈氏为母后皇太后,修媛范氏为圣母皇太后。追封正德太子为正德帝。封正德帝的嫡长子萧煊梧为太子,嫡长女萧念棠为长公主,正德帝的正妻为正德皇后。

        众臣这才明白,康王凭什么让沈皇后答应选他登基。虽然说最后这个正德皇后的封号听起来十分离谱。

        太子之位啊……只怕二十年后又是一番血雨腥风呢!

        第二道圣旨,简单说明了年号改为鸿嘉。从此,康王萧景晖就是鸿嘉帝了。

        萧氏王朝第二代的男丁起名字从明从水。譬如说建元帝,他的大名叫萧明沨。第三代男丁从景从日。正德太子名叫萧景曦,鸿嘉帝名叫萧景晖。

        但是第四代的名字就开始变异,他们从火从木了。本来宁王的子嗣是第四代最大的,不过宁王被贬为庶人之后,他这一支都从皇室玉碟上划掉了,现如今第四代的男丁,最大的就是萧煊梧。

        萧煊梧作为萧氏第四代最大的男丁,他的出身无比贵重,他的祖父是皇帝,祖母是中宫皇后,无可争议的太后。他的父亲是中宫嫡出,他的母亲是国公府的嫡女。

        众臣们看到封他为太子的圣旨,竟然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合理。毕竟,要不是正德太子遇刺,哪里有鸿嘉帝什么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死后,第一顺位继承人就该是正德太子的儿子。只不过黄口小儿担不起江山之重,所以皇位得尽可能找成年人来坐罢了。那鸿嘉帝册正德太子的儿子为太子,完全符合法度礼教,没毛病!

        会对此不满的大约只有鸿嘉帝和他以后的后妃罢。

        鸿嘉帝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年幼,还需要多多学习,暂时不亲政了。然后又是一道圣旨,封了殷华清为摄政王。而且鸿嘉帝迅速通过了老镇国公正式退休的折子,让镇国公府完成了爵位的传承。

        殷华清在家同时收到了封他为摄政王的圣旨和封他为镇国公世子的圣旨。

        殷华清从此正式踏上大昭的朝堂。

        封殷华清为摄政王的圣旨下来,满朝皆惊!但是仔细想想,却又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为什么呢?因为沈皇后的娘家的男丁,不行。他们一家子,在沈皇后嫁入皇家之前是清流。后来虽然成了外戚,日常行事做派却仍然是清流的做派,现如今没权没势,根本帮不上沈皇后的忙。

        把和沈家关系亲近的人家扒拉一遍,势力最强大就是镇国公府了。殷华清是沈皇后的外甥,是正德太子的表弟,还是太子萧煊梧的亲舅舅!

        鸿嘉帝刚登基那会儿,曾经在朝堂上缅怀二哥,说自己小时候老受欺负,是自家二哥时常保护自己。可惜这么好的二哥却被奸人害死了!

        还说什么自己只是暂时替二哥代领皇帝一职,等二哥的后人长成,就把皇位还给二哥的后人!

        满朝文武这才感觉到离谱。合着鸿嘉帝真就只是个傀儡?太后推他上位就是为了替孙子占着皇位?

        这么一来,鸿嘉帝让殷华清做摄政王的举动就就能让人看懂了:殷华清大权在握,可以替亲外甥打理朝政,等亲外甥长成,登基,殷华清还可以手把手教亲外甥怎么做个好皇帝……

        天真的文武百官想得十分美好。不过事情有可能真那么美好吗?

        京中皇位之争尘埃落定,宁真逸很快收到了殷华清传来的消息。殷华清说已经给殷玉堂传了消息,让他护送正德皇后、太子、长公主回京。途中她们会路过水关郡的东海岸,让宁真逸到时候稍微关注一下,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还叫宁真逸做好准备,等他三年任期满,就调他回京!

        其实殷韶敏身边暗卫宫女一大批,衣食住行肯定没有问题,在踩上陆地之前,他们一行肯定是安全无虞的。毕竟牡丹花集团的海船,造船技术把所有别家的海船都远远甩在后面了。只要是在海上,谁的船都追不上牡丹花集团的船队。即使是正面遭遇,海船上的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