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章

第(1/2)页

还有两日便进入孟冬十月,桂花落了一地,那一缕馥郁浓香尽数消散。

        京城的天气彻底凉了下来。

        这并不妨碍今日长街上人头攒动,万人空巷。

        秦王所率的一支军队今日归京凯旋,早在重阳之时,太子殿下便代替圣上下旨,宣布在这一日设献俘礼,百姓们皆可前来观礼。

        大俞建国已逾七十年,在西南生乱之前,可谓是中朝鼎盛,海晏河清,就连北地几个游牧政权也因建国之初的一场北伐退避至关外,几十年来困于内乱,无力与中原抗衡。

        过去淮南一带曾因水患生过乱,不过也很快被镇压下去,其余山贼草寇,小打小闹,都不曾搅乱过百姓安宁的生活。

        对于战争,大多数京城人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

        因此,一年多来这场震惊朝野的西南滇地部落之乱格外引人注目。

        秦王赵濂因此名声大噪,不关心朝政的妇孺孩童都知道了这个名字。想来一睹其英姿的百姓,将长街堵得水泄不通。

        赵濯月赶到位于长街中段的翟楼时,羽林军已经将长街肃清,两侧的店舍内、街道旁,人头攒动却又秩序井然。

        想起那日在马车里所见,杨茂率人在长街上挨家挨户叮嘱、排查。

        她心下了然,暗自记下他的细心。

        不过今日,他并不在此。

        杨茂此刻正等在城门前,恭候秦王的凯旋。

        按照先前赵濯月交代的,今日,不能出半点岔子。杨茂眯起眼,望向马蹄声响起的地方,整理了一下心神,快步迎上前去。

        礼部官员也已经候在此处,为秦王预备好了新的饰缨、辔鞍以及披风。

        负责守在这里并将随侍进城的官员正是礼部侍郎张如海。

        赵恭并不喜这个油嘴滑舌之辈,但他实在挑不出比张如海更合适的人选。此人最擅溜须拍马做表面功夫,简直和此次的秦王凯旋的献俘礼绝配。

        张如海喜不自胜,他以为自那日被太子仍在普恩寺之后便再也不得东宫重用了,没想到殿下竟然将今日这么风光的任务交到自己手上。

        想到这里,他不免挺直了腰杆。

        ……

        沿路男女老少们对献俘礼的热情像是年节时的烟花,从城门口一路点燃至城中,欢呼沸腾,锣鼓震天。

        羽林军在长街两侧分列站定,维持秩序。

        城门洞开,十几个羽林军千挑万选出来的禁军侍卫打头开路,身后是秦王赵濂率领的副将以及一支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的兵士。

        未经圣上与枢密院应允,京城之中并不允许大批军队进入。

        此次为了安抚民心,嘉奖军队,特意设礼,只挑选了几百人的队伍进城,其余众将士都已经回到西郊大营。

        甲衣轻骑,长缨弯刀。

        沿途的百姓们纷纷抛出了自己手中的准备的香囊、鲜花。

        欢呼声与数百骏马踏地声、礼车辘轳声交杂在一起,有种直击心扉的兴奋感。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城门行至城中时,赵濯月站在翟楼的栏杆上,轻轻掀起帏帽,在秋阳下仔细分辨队伍中的人影。

        她在努力印证心中的直觉和猜想。

        在杨茂斜正前方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就是当今皇帝的长子,平叛滇西叛乱的功臣,秦王赵濂。

        血红色的披风迎着秋风,飞扬在他的身后。

        英姿玉树,冷峻威严。

        他目不斜视,多年在军营的经历使他与太子赵恭有着截然不同的面相,一个严肃,一个温润。

        因为身份和气度,赵濯月无法避免的注意到他,时隔多年,再次仔细打量这位秦王殿下的面容,依稀还有旧时的模样。

        旌旗高扬,自上而下,赵濯月很快看到了赵濂身后几个副将旁边扮作随从的一道纤细身影。

        甲衣宽大,她骑在马背上,又有前面秦王分去百姓们的目光,很难有人注意到她的怪异。

        但赵濯月从楼上看去,明显看出她的身份。

        是个女扮男装伪作成近侍随从的女子。

        木棉也看到了,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

        “娘子,人看到了,我们走吧。”

        赵濯月移开视线,轻轻摇头。

        “没有,还没看到他。”

        木棉伸长了脖子,确认自己没看错,那就是秦王从西南带回来的那个女子。

        最前的将领们都已经越过翟楼前方的街道,继续往皇城方向去了。

        楼下的百姓渐渐放下挥舞的手臂,欢呼声也弱了下去,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这里,交头接耳。

        精挑细选出来的行礼队伍中,个个都是高大挺拔的精兵,列队行进,缓缓走过。

        载着从滇地俘获而来的珍宝的礼车庄重华丽,最上头是剑南道节度使与蜀地官员一道进献的七彩蜀锦。

        流光溢彩,华美珍贵。

        百姓们笑着一一打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