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分析

第(2/2)页

一举夺回笨港!”
  “可如何能让此二人反目呢?”
  “很简单,诏安!封官!”
  …………………………
  此时,当郑芝龙已经研究好对策时,杨三生的部署也几近完成,除开受损的船只和小部分堵塞笨港河道来不及处理的船只之外,包括刘香和钟斌船队在内的171艘战船全部就位。
  杨三生把钟斌麾下的船队放在笨港入海口,而剩余的船只全都安排在距离笨港5海里外的西南方海域等待信号。
  只要发现郑芝龙的大军,他就会立刻派人前去通知西南方海域的船队,届时,他就会随着钟斌的船队一起对郑芝龙的大军发起进攻。
  由于杨三生对钟斌的不放心,而他父亲也因为刘香之事心态疲惫,因此,他只能陪同钟斌在一起,以此来稳住钟斌的心态。
  毕竟钟斌要是反水的话,早死和晚死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差别,相反,真的发生这种情况的话,还不如早死来的痛快利索。
  “我的好贤侄啊,你就别再逗你二叔了,二叔愚钝,又不是那郑一官,如何能猜透那郑一官的想法。”
  此时,脑子都快想破,始终都不明白放走知晓大部分实情的张恒离开,能对郑芝龙造成何等影响的钟斌只能苦苦哀求杨三生告诉他结果。
  看着这钟斌像是猴子似的,急的上蹿下跳,杨三生也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因为,他也不是郑芝龙,他只是根据曾经的历史来大致推测一下郑芝龙的性格而已。
  所以,放走张恒是专门为郑芝龙这等人设计的,要是换做其他类型的莽夫,杨三生这么做无异于自寻死路。
  …………………………
  郑芝龙此人在历史的评价褒贬不一,首先,此人平粤寇,征生黎,击退侵厦荷夷,消灭海上巨盗刘香,开发台湾,并在崇祯死后,拥南明,继续抗清,一副大明忠臣模样。
  可就在这之后,郑芝龙发现南明势弱,立刻开始与满清暧昧,最终投降满清,闹的其子郑成功与之反目,最终被满清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斩于燕京柴市口。
  观其一生,种种往事,从表面上看像是为国为民,可从实际上出发,郑芝龙做的这些事,其实全都是为了自己,是一个标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平粤寇、征生黎都是为了巩固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击退荷兰人、消灭巨盗刘香,则是为了保住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最后,阻挠南明伐清,投降满清也全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此等人物只会做对自己有利之事,对自己无利之事,根本就视之不见。
  全然不顾什么民族大义,只求苟全自己,可是,悲惨的是,这种人最终却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
  因此,对于杨三生来说,郑芝龙这种人是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强攻笨港的,至少在郑芝龙心里认为,在刘香并未身死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冒着失去大部分水师,并且还没有百分百必胜把握之时,同他们打一场胜负未知的决战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