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信?

第(1/2)页

同时,杨三生带走的登州工匠和其家属以及十八门红夷大炮也让孔、耿二人失去了攻城的武器。
  就算此二人现在去投奔皇太极也没法增强满清(1636年‘后金’改为‘清’)的力量,最多就是多些士卒而已。
  更何况,没有占领登州的孔、耿二人失去了从水路逃跑的可能性,这两人想带着部队从大明境内去到满清的势力范围。
  这途中可是凶险异常,能够活着过去就算不错了,更别奢望能带多少部队去了。
  当然,坑了耿仲明一把的杨三生可不会在乎这些人的死活,他只知道,如今有了铸炮的工匠,他需要赶忙在笨港内建设一座兵工厂和一座冶铁场。
  然而,返回笨港一周后的杨三生才发现他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他所在的笨港周围没有铁矿。
  因为台湾铁矿大致分布在台北,也就是基隆附近,笨港处于台中区域,有石油、天然气、石矿、烟煤及地热和温泉等自然资源,就是没有铁矿。
  关键是,杨三生如今也没能力去开拓台北的基隆港,因为,台北的势力范围不属于杨三生也不属于郑芝龙,而是属于西班牙人。
  不过由于西班牙人在台湾势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三生和郑芝龙在海上争夺基隆港外的海域控制权。
  不过也正是由于西班牙人在基隆立足,也算是间接的帮杨三生挡住了郑芝龙的锋芒。
  最初杨三生他们从台湾东北部绕道笨港时,也差点与西班牙人发生冲突,好在西班牙人认识他们选定的买办杨琮,也就避免了双方一场不必要的交战。
  更何况,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相比较的话,西班牙人才算是真正的疥癣之疾。
  西班牙人在基隆港修建了圣*沙尔瓦多城(西班牙人于1626年(天启六年)修建,即鸡笼城),且驻军有千余人以及炮台,夺下并未得到开发完善的基隆港,得罪西班牙人,得不偿失。(历史上,1642年,西班牙国势逐渐衰弱,荷兰人发起进攻,派舰队在淡水登陆,进围西班牙堡垒,被围多日后,西班牙人投降。)
  如今才1632年,目前的鸡笼城还没开发好,倒不如继续让西班牙人在这里免费帮杨三生打工,何乐而不为呢。
  ………………………………
  在杨三生离开的这段时间内,他麾下的船队与郑芝龙的船队共交手七次,每次交战的规模,双方均不超过三十艘战船。
  且七次交手当中,有三次都是位于台北附近,虽说基隆港的西班牙人势弱,但是还是有可供贸易的资源。
  这几次交战说明郑芝龙依然有封锁杨三生往北发展的意图,且七次交手当中,杨三生的船队输了五场胜了两场,共损失了七艘船只和两百余水手,处于劣势状态。
  但好在杨三生在笨港入海口处修建了大量的岸防炮台,郑芝龙无法对笨港展开强攻。
  如今,杨三生又在岸防炮台处增添了十八门红夷大炮,共计二十八门红夷大炮,再一次的巩固了笨港的防御。
  此刻,杨三生才发现,他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了,首先是缺乏战略物资。
  在和郑芝龙争夺海权霸主地位的情况下,他无法展开正常海贸,就算有,也需要用武力扞卫,剩下的只能依靠抢夺闽粤沿海的商船勉强维持。
  虽说不伤这些商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