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侠之大者

第(1/2)页

故国非国,有家无家。
  于是三人便在富春山占山为王,杀富济贫,赈济流民,所得钱财多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收留流浪儿童。
  当地官府不管流民死活,反而诬告他们造反,并派兵几次前去围剿山寨。
  结果都被打的落花流水,望风而逃,便也不敢再去管。
  为了搜集情报,庄光带着一些兄弟常年活动在长安城里,结交一些权贵,刺探一些朝廷消息。
  并想着寻找机会去刺杀王莽,暗地里他还在长安城里购置了一套宅子和一家酒楼,作为他们在长安城的活动基地。
  那酒楼既能赚些钱财作为活动经费,又能从食客口中探听到一些消息,还能掩盖身份,还能混个日常吃喝,真是一举好几得。
  这次本是去刺杀一个草菅人命的贪官,却不想手下人出了叛徒混进了奸细,走漏了行动消息,让朝廷暗卫暗中下了埋伏。
  他带着兄弟们奋力死战,一路打一路逃。
  那些暗卫就跟蚊子见了血一样始终盯在后面。
  辗转激战了数日他才发现是队伍中有人暗中给暗卫留下记号,引得暗卫一直追杀自己甩不掉。
  待他正要除掉那叛徒,暗卫却追了上来让那人逃过一劫,于是又是一通厮杀便到了这里。
  平素里庄光对兄弟们义薄云天,所以这一路兄弟们为了保护庄光,也都以死相搏,最后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
  而他本人那晚夺马而逃,他中箭受伤情况危急。
  幸好他行动的时候一直穿着师父赠给他的一副天蚕软甲,替他挡住了那几箭没有受到重伤。
  他伏在马背上,黑暗中那马也不辨方向,竟向着山顶跑去,最后冲下了山崖。
  他仗着武功高强身手敏捷,在马冲出去的一刹那,飞身而起使尽全身力量拽住了崖边的一棵小树。
  并快速贴在崖壁上屏住了呼吸。
  那些暗卫在崖边检查了半天,认定庄光已死,便撤走了。
  之后便是刘邓两人来到崖边,救了庄光。
  说起王莽,刘秀在现代自然是学过历史的,知道一些皮毛。
  庄光又给几人详细讲了这王莽的过往。
  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亲侄子,王氏家族也是当世豪族。
  他年轻时候也是个文人雅士,喜好结交一些文人墨客。
  刘秀也记得史书上说王莽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苦百姓。
  甚至有一次囊中羞涩还卖掉马车接济穷人,颇受当时百姓的好评!
  他大伯王凤在临终之前还跟皇后王政君说,王氏子弟中唯有王莽可堪大用!
  之后十几年时间里,在姑姑的枕边风中王莽的官便越做越大。
  直到成帝驾崩,哀帝继位后,王莽等王氏外戚在朝中受到了哀帝母亲那边外戚派系的打压,中间辞职退隐了一段时间。
  后来没几年汉哀帝也驾崩了,由于他年纪还小也没有儿子,所以朝廷一时之间就没了国君。
  这样太皇太后王政君就掌握了传国玉玺,王莽随即被任命为了大司马,掌管军队以及禁军。
  随后,王莽立了年仅九岁的中山王为嗣君,是为汉平帝。
  几年以后王莽加九锡,俨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宫之中,人人已是不知平帝,只听从王莽号令。
  向光说这王莽从此时开始不知什么原因性情大变。
  开始宠信宦官,并从禁军中挑选出一批人由宦官统领,训练出一支暗卫杀手部队,专门用于诛杀异己,干些脏活儿。
  长大以后的平帝渐渐不满王莽专权,便想要培养势力收回王莽手中权力。
  而王莽自然不会轻易罢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宫中下手弄死了汉平帝。
  对外则谎称平帝染了天花驾崩,群臣莫敢质疑。
  随即,王莽又立才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则效仿古之周公辅佐成王的典故,以摄政民意掌管天下之权柄!
  没过几年,王莽便狼子野心暴露,精心策划了孺子婴禅让,窃国称帝,改国号为新。
  至此,历时210年的大汉王朝灭亡!
  那王莽自上位后,横征暴敛,朝廷的赋税劳役也是日益加重。
  地主豪族却又奢侈挥霍,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流民的数量急剧膨胀,四处盗贼横行。
  王莽不知为何又强行改革币制。
  在这个还在流行以物易物做交易的时代,王莽推行用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来买卖流通。
  次次币改都以小换大,以轻换重。
  就比如之前的金错刀,看着的确是漂亮精美,可是拿它顶五千文钱却是确实不值。
  而且他还一口气出了五种币材,发行了六种名称,二十八个品级的钱币。
  一开始,五十枚汉代的五铢钱还能换新发行的重十二铢的大泉钱。
  后来或许王莽觉得两者间几乎二十倍的价差不够刺激。
  干脆直接废了五铢钱,改为发行宝贷、小钱值一、大钱五十、货布、货泉等多种钱币。
  刘秀听到这里暗暗惴道:“这怎么越听越像是套用了现代钱币的使用节奏啊,而且这是懂得货币具有收藏价值啊,这是一个古人能够想出来的东西???”

  可是这些花样百出的货币弄得老百姓去买东西时一片混乱,于是百姓纷纷弃用。
  很多商家不认新币,于是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