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如此大才

第(1/2)页

刘秀听见王文竹的质疑后,马上给出了解答:“所以啊,这事儿就得朝廷牵头,比如兴修水利,修建城墙,或者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再或者鼓励城里富户们修建府邸什么的,反正只要朝廷下旨搞些工程来干,大量招募流民上工赚钱,这赈灾的事儿就能解决!”
  众兄弟听了,纷纷叫好,给刘秀竖起大拇指,还得是文哥啊,挥手间便将这么大的难题给解了,让众兄弟也在跟着涨了见识,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去解决。
  王文竹也呆住了,这个男人,也太优秀了吧!
  她虽然对国家大事不太懂,可是她能听得出来,他的这个主意是多么的靠谱。
  这么多朝廷要员都头疼的事情,他竟然这么轻松就给破了。
  不行,这事儿得赶紧回家去跟老爹说去,可不敢耽误,耽误一刻钟都是对那些流民百姓的不负责任。
  王文竹在课堂上坐立不安,好不容易等到下课,赶紧去找许老夫子请假回家。
  老夫子本就知道她的身份不一般,也没问什么就批了假  。
  王文竹出了太学院找到自家马车忙往家赶,去找自己的老爹。
  王文竹匆匆回到家中,直奔父亲的书房。
  “爹爹,爹爹你在不在,我回来啦!”王文竹气喘吁吁地说道。
  王舜此刻正在书房中,听见女儿的声音忙放下手中的书卷,微笑道:“你不是在太学上课吗?怎么这个时辰就回来啦?”
  “爹,那个事情,女儿有答案啦!”
  “什么事情啊?”王舜早就没抱希望,所以一时竟没想起来。
  “哎呀,就是关于安置流民百姓的事啊!女儿已经有解决办法啦!”王文竹得意洋洋的说道。
  “哦?我的宝贝女儿想出办法啦?”王舜一听是这事儿,立马来了精神。
  “嗯,不过这主意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文哥说的!我怕耽误正事,特意跟夫子告假回来禀告您老人家的!”王文竹解释道。
  “那快跟爹爹说说,到底他是怎么说的。”王舜也想赶快知道,刘叔文到底想出什么办法来了。
  于是王文竹将刘秀的建议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以工代赈?
  太师王舜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好主意!好主意啊!此子真是才智过人,老夫佩服!”
  “假以时日,此子若是能入朝做官,定是国之栋梁!”王舜听了这个主意后,是打心底里看好刘叔文了。
  这主意能是一般人想出来的吗?这人竟是如此大才啊,自己之前看来是看走了眼了。
  他立刻准备笔墨纸砚,亲自写了奏章给皇上王莽,将刘秀的以工代赈的方案仔细斟酌后详细写下,并命下人备车,他要马上进宫上书。
  王莽听说太师王舜来见,忙让魏忠将他请进来。
  “太师这个时辰来见朕,可是有什么急事?”王莽一见王舜进来便开口问道。
  王舜忙跪下叩拜,说道:“启奏陛下,老臣回家后冥思苦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安置流民的好办法,特意赶来找陛下商议定夺!”
  说完将手上奏章双手举起,魏忠忙接了过去递给王莽。
  王莽接过奏折后,认真地阅读起来。越读他的眉头皱得越深,最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嘛了个巴子的,此计甚妙啊!”王莽兴奋的搓着一双老手。
  “魏忠,马上通知下去,一个时辰后,所有三品以上大臣来长春殿开会!”
  “喏!臣这就去安排!”魏忠躬身退了出去,派人通知各位大臣去了。
  一个时辰后,诸位大臣齐聚长春殿。
  王莽高坐于龙椅之上,将以工代赈的计策告知众人,让众位大臣发表意见。
  大臣们听闻后皆沉默不语,似是在思考此计的可行性。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王莽环视殿下众人。
  此时,大司空王邑站了出来,“陛下,此法看起来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有困难。修建工程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国库并不充裕。”
  哀章等人倒是没出来反对,反而出来附议王舜,“圣上,臣倒是觉得太师此法可行!”
  “哦?哀爱卿给朕说说!”王莽见哀章出来,忙问道。
  哀章谄媚的说道:“臣觉得,圣上天恩浩荡,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正应该建上一所行宫以彰显天威,如此也正好可以按照太师所说的,召集流民以工代赈,岂不是一举两得?”
  王莽一听哀章这主意,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好,好啊,嘛了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