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1/2)页

说完,方敬德仿佛进入了游“仙人渡”时的境界,现出神思驰骋状态,随即朗诵起来:

        仙人渡

        峪河流成明快的巨镜,

        群山起舞倒映其中,

        小船驾着我的惬意,

        在轻柔的镜面上滑行——

        摇碎了绿树的婀娜,

        扭曲了青山的倩影,

        一切正欲完美如初,

        啊!我窥见了巨镜的心灵!

        张景东不由得赞叹:“呀!太美啦!尤其最后一句,可谓画龙点睛,神来之笔!既生动含蓄地点出峪河的心灵之美,也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梁波赞叹:“即兴赋诗,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这么美的意境,不亚于李杜之才!”

        方敬德拱手道:“过奖了,我充其量不过是文坛上的一个小卒,怎敢和诗仙诗圣相提并论!”

        ……

        季良暗自叹服,为了掩饰其居心,正欲随波逐流——说几句溢美之词,殊料,诗兴一发而不可收的方敬德却主动请缨:“季良,有道是事不过三,三把为满,今天,我就斗胆打破这个惯例,来它个四把为满,你就出两个题目吧!”

        季良的出奇制胜心理虽然受挫,但,听了这番带有狂傲和挑斗意味的话,不服输的劲头又有所上升,并蒙生了难住他的侥幸心理,稍加思忖,说:“既然如此,那,就以凌海公园为题吧!”

        凌海公园对方敬德来说,简直太稔熟不过了,因为他姥姥家就座落在凌海公园附近,从小他就愿去姥姥家的另一个诱因,就是可以借机到凌海尽情地畅游。他不仅对凌海公园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块礁石,而且,还对屹立在凌海东西两侧的山上的形状了如指掌,并且,迄今他尚几乎每年夏天都去凌海畅游几次。可以说,凌海公园已成为他终生魂牵梦绕的佳境。所以,当季良刚出罢这个题目,他便有一种亲切和心仪之感,忙说:“这个题目出得太好啦!不过,这首诗我想作得浪漫一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的实际生活,特别是感情生活相联系,相提并论。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诗不能落实。””说完,他仿佛进入朦胧,飘渺的想象世界,倏地,两眼神彩飞扬,满怀激情地诵道:

        凌海恋

        两座巍峨的山岗,

        海门一般壮观,

        公园是龙女的别墅,

        凌海是龙宫的洞天!

        海狗般狂吠的激浪,

        对我则伏首贴脸——

        娓娓道着龙女苦恋,

        并催我许期相见!

        方敬德的朗诵刚停,便响起了一阵喝彩声,和啧啧赞叹,惊奇声。

        张景东则更是赞不绝口:“想象奇特,浪漫,比喻生动,形象……”

        方敬德谦逊地笑着:“过奖了,愧不敢当!”

        季良似乎有一种大势所趋,方敬德胜局已定之感,本欲放弃最后一个出题的机会,但转念一想,倘若能出个难作的题目,也有转败为胜的希望,正在他斟酌什么样的题目能难住方敬德时,兀地想起去年他和刘明坤游劳动公园时,见一位俊俏的小姐推着轮椅上的情侣在公园漫步,令其感动不已,也使游园者不停地向她行注目礼。这无疑是行为高尚,心灵美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多数人,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具体典范。同样,怎样才能具体、生动、形象地说出或写出她美丽的心灵呢?不但像介乎于诗歌爱好者和接近于一般诗人的人难以做到,即使著名诗人也难以企及。想到此,他不由得一阵高兴,便说:“那,就以一位姑娘推着轮椅上的情侣,走进公园为题吧!”

        方敬德似有所感地说:“你所说的这个场景的确非常感人,但,若想作出一首不流于一般化,不落俗套的好诗来,却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如何才能写出这位姑娘的心灵之美,当然了,最好是能生动、具体地看到这位姑娘的心灵,甚至于进入这位姑娘的心灵,这就需要找一个独特的比喻做载体,做切入点……”

        方敬德在说这番话时,其实,已开始思索、酝酿该题目的构思了。蓦然,一个恰当的比喻在脑海闪现,他一边来回漫步,一边敏捷地诵道:

        心灵的奇葩

        她推着爱情走进公园,

        缓流的人河急忙闪开,

        轮椅长长的辙印,

        是她心灵的录相带——

        凤凰因梧桐遭灾而飞离,

        顿感自己失去了丰彩;

        牡丹因贪婪而陷进泥沼,

        羞愧得把桂冠捧给她戴……。

        啊!仿佛进入圣洁的宫殿,

        我澎湃的心潮溅出眼外!

        请赐一标美的奇葩,

        在我荒芜的心田培栽!

        张景东不由得赞叹:“把辙印比作她心灵的录像带,既贴切、又生动、又具体、又形象,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既可以通过录相带看到她美丽的心灵,又可以顺着录像带进入她的心灵,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首诗的难点,使这首诗达到了最高、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