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我只是让你虚张声势而已

第(1/2)页

“记住,只需威逼,将所有明军赶进锦州。将辎重截下即可。”

皇太极在济尔哈朗临走之前还特意再叮嘱了一番。

就是担心济尔哈朗不知进退,将王之臣吓的落荒而逃了。

“遵令。”

济尔哈朗正打算离开,却从外面冲进来一个传令兵。

传令兵面对皇太极直接单膝跪倒。

“禀大汗,盛京来报。有一伙强人夜闯范达人府上。范大人全家老少皆已罹难。”

皇太极身边,一个面容清癯的文人双腿忽然一软,差点栽倒。

这人自然就是因为跟随皇太极出征而逃过一劫的范文程。

范文程噗通一声就跪倒在了皇太极的面前,一时间涕泪俱下。

“求大汗为奴才做主啊。”

此时范文程所表现出的卑微,不知道他的老祖宗范仲淹看到,会不会直接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想要来清理门户。

皇太极脸色也是一片铁青。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倚重的汉人降臣。

现在范文程全家在盛京被人灭口,这也实在太打皇太极的脸了。

如果皇太极不予以重视,那些降臣以后哪里还敢为后金效力。

“下令让多尔衮给我严查,一定要将凶手给我揪出来。”

皇太极几乎是咬牙切齿的下达了这条命令。

此时皇太极率领大军远征蒙古察哈尔部,选择了让十七岁的多尔衮主持盛京事务。

不过皇太极其实也知道。

这件事情大概率会不了了之。

如果那帮人能被抓住,多尔衮就不会如此含糊其辞了。

皇太极此时的态度,其实更多的是演给范文程,还有麾下的诸多降将看的。

不过皇太极的忧心也并不完全是装的。

现在皇太极计划将王之臣赶往锦州,然后一举掌控整个辽东。

那这场大战就不是几天时间就能终结的。

可是现在后方竟然出了问题。

现在死的只是范文程的家人。

如果那伙人再将目标对准了留在盛京的八旗将领的家眷。

到时候必然是军心动荡。

那这仗还怎么打?

不过皇太极此时已经察觉了帐中几名大将神色明显不如之前那么镇静了。

“该死的毛文龙。”

皇太极此时心中想到的目标就是毛文龙。

这几年在辽东,毛文龙干的不就是这样的事吗?

鼓动后金地盘的辽民逃逸,游说鼓动降将叛逃。甚至暗地袭杀落单的后金士卒将领。

可是对毛文龙,皇太极,甚至曾经的奴酋努尔哈赤都没丝毫的办法。

谁让毛文龙一直躲在岛上。

而后金却没水军。

就那可怜的几条舢板,如果敢去突袭毛文龙,估计只能是送死。

就在皇太极咒骂毛文龙的同时,毛文龙率领手下两万多东江士卒已经来到了宁远城附近。

看着遮天蔽日一般的后金大营,几个主要的东江将领全都咽了口唾沫。

他们之前都是秉承毛文龙游击战的策略。

什么时候一次面对过人数这么多的鞑子大军。

毛文龙此时心里也是一点底都没有。

虽然毛文龙已经探知皇太极率领六万大军去了锦州。

只要毛文龙在外面发动,宁远的守军也不是傻子。到时候里应外合,未必没有胜算。

可是就算鞑子大军只剩下了一半,毛文龙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

毛文龙的这种独特的作战方式完全是自学成才,这其实也和毛文龙本身的性格有关。

就是非常不习惯和人硬碰硬。

总是喜欢或者说下意识的想要以小博大。

这种思路和作战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

那就是不会轻易吃大亏。但是想要获得大的胜利也基本不可能。

只能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思路。

不过当形势危急之时,尤其是在选择硬碰硬的时候,就非常吃亏了。

所以人经常说,军队的统帅,尤其是创立时期的统帅。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支军队的作战风格。

毛文龙知道,此时冲上去硬碰硬。

自己从东江带来的这些士卒大多数对鞑子是恨之入骨,并不缺乏战斗意志。

但是因为缺乏武器,缺乏训练。

到时候肯定会伤亡惨重。

毛文龙此时只觉得亏的慌。

或许这也和毛文龙深入骨髓的商人习性有很大的关系。

就在毛文龙左右纠结的时候。

一名将领快步走到了毛文龙的身边。

“毛帅,皇上的特使来了。”

毛文龙愕然回头。

朱辰这个皇帝现在派人来,难道是督促自己去救援宁远或者锦州?

毛文龙顿时更加纠结了。

如果朱辰下达了具体的作战目标,那毛文龙就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去硬碰硬。

不然的话,就算是打赢了,毛文龙也没好果子吃。

边上的毛永诗可没毛文龙那么多顾虑。

毛永诗一脸激动的开口问道:“来的是卢公公吗?”

卢九德两次来东江,都给东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汇报的将领自然知道毛永诗在想什么?

上次卢九德不仅带来了不少的粮食,还带着毛永诗来宁远搞了不少装备。

虽然在毛文龙的严令之下,毛永诗是交出去了一部分武器装备。

可是毛永诗所部现在是整个东江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却是毋容置疑的。

“不是卢公公,是一位姓高的公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