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再收徒弟

第(2/2)页

功夫,就能长出黄金来,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更关键的是,即使将来改朝换代,也不会受多大的影响。

        只是现在他还不能实施,因为手里没钱,一切要等李慕青把西山煤矿的第一笔款,结算给自己在说。

        最近没听到李慕青的消息,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经历了雅集的事件后,宋启明听福王爷的话老实了,整天待在医馆里,沉寂了起来,但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医馆外门外张贴了一张招收徒的告示。

        收徒不多,一共三个名额。

        前来拜师学医的人有好二百多人,而且大多数是书生,没办法谁让宋启明在读书人中最有名气呢。

        来拜师学医的人基本是宋启明的仰慕者,他们都是些屡考不中的秀才,觉得在考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与其将来靠写字买画为生,倒不如学个一技之长,更何况师傅还是像宋启明这样有才华,有胆识,有思想,又爱民忠国的有识之士。

        能成为宋启明的徒弟,别说学医了,就是给他提鞋也光荣啊!

        不过宋启明选徒弟的标准并不是谁最仰慕自己就选谁,他有自己的标准。

        一、要有医学方面的知识;二、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三、屡试不中出身贫寒;四、不能是京城人。

        四个要求,第一条还能理解,后面三个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可宋启明有自己的考虑。

        第二条,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俗话说“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人一到三十岁之后,就很难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转行学新的手艺,因为人三十岁的时候,再去学习新的东西会有所牵绊和顾忌,精力和冲劲都没有年轻时候强烈,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会下降。

        第三条,屡试不中出身贫寒。说的是那些屡屡科考落榜人,家境又不好的人。古代人们读书就是为了科考当官,屡试不中后人就会从失望变成绝望,加上家庭贫穷无法支撑他继续苦读圣贤书,只能是另谋出路,所以这种人才会一心扑在学医上。

        第四条,不能是京城人。这条最不近人情,可也是宋启明最看重的。因为只有那些在京城无依无靠,又放弃科考的人,才会把他当成唯一的依靠,说白了就是忠心。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人就会永远忠心下去,但至少会减少背叛他的几率,他们感恩宋启明在自己落魄之时收留了他们,并教给了他们医术。

        总之,宋启明招的第一批徒弟,不要求他们有多高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但一定要忠心。

        毕竟在这个乱世当中,没有什么比忠诚更重要的了。

        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宋启明精挑细选在上百的应聘者中,选出了三个心仪的徒弟,他们分别是南京人方茂,山西人李达洪,邯郸人孙鸿志。

        举行拜师仪式,三个人一字排开,面对端坐在椅子上的宋启明。

        宋启明左右分别站着小武和大徒弟张蒙。

        张蒙摆着大师兄架子,表情严肃,可小武看着三个新徒弟,心里就想笑:少爷这是闹得哪一出啊,这那是选徒弟,分明是救济难民呀,而且呆头呆脑,看着都不怎么机灵,不会是傻子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