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孔子的十大学生

第(2/2)页

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

        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冉求(子有)、冉雍(仲弓)与冉耕(伯牛)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孔门十哲之子贡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

        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孔门十哲之子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人。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君子死,冠不免的故事:

        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

        孔门十哲之子我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子我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见《论语?阳货》)。

        孔门十哲之子游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孔门十哲之子夏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家。

        他的学生禽滑厘,后为墨家首席大弟子。由些可见,子夏的思想与孔门相去甚远。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