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琐事

第(1/2)页

  其实老爷子算是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参加过革命的老爷子在革命胜利之后本来有机会去城里的,但是还是选择留在了老家做大队书记。
  这个选择在当时来讲是让人佩服的,因为在那个年代,进城工作就代表着你的户口成了商品粮户口,这个和农村户口相比而言是天壤之别,所以村里面的人也都信服他爷爷。
  但是好景不长,抗美援朝期间,前身的父亲怀着一腔热血应征入伍,老爷子听完儿子的决定之后也什么都没说,当晚一个人坐在门头坐到了半夜,巴巴的抽了一地的旱烟。
  不过老爷子也没有组织,毕竟是一个老革命,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就这样,易父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绿水江。
  不过还好,由于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战争中去世了,在抗战胜利之后,易中河就给易父安排了一门亲事儿,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也就是易欢喜了。
  其实三方都知道,这桩亲事的交易成分居多,前身父亲知道:战场上子弹不长眼,自己家就自己这么一个独苗,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参与游击队战争时牺牲了,牺牲的时候都才只有十三四岁,自己这样一去,不知道是啥情况,不给自己的老父母留下一丝寄托,这是多么的残忍。
  前身的爷爷也知道,在家国大义面前,身为一个老革命,这点东西还是领的清的,但是老人想为自己家里留一点香火这也是没毛病的。
  前身的母亲也知道,成了亲之后,自己的处境会好很多,爷爷奶奶也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再加上前身父亲身高一米八多,模样也清秀,是一个帅气的大小伙。
  就这样在三方的意愿下,迅速的办完了这门亲事儿,其实这里面也是赶巧了。
  前身爷爷奶奶早就在帮自己的儿子打听有哪家的姑娘合适自己的儿子,只是前身父亲一直不愿意,想要自己找一个,追求自由恋爱,他爷爷也看的开,儿子年级也不大,也不急。
  不过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加速这个进程了。一切从简,快速的办完了婚礼。
  第二个月前身的母亲便怀上了,同年第四个月,前身的父亲便加入的北京军区,事急从简,当月完成新兵简单培训的前身的父亲易抗战便加入了当年整编的北京军区抗美援朝志愿军。
  可叹的是,在战争胜利前夕,由于美军想要在谈判桌上取得优势,便疯狂发动进攻,再一次阵地保卫战中,易抗战所在连队面对美军的进攻顽强抵抗,在一天的时间里,阵地数次险些易主,等到了敌军撤退的时候,整个连队数百号人,幸存人数17人,人人带伤,最后由于伤势过重又牺牲了一部分人,最后连队抗战胜利回国之后的人数不足双手。
  易抗战也在阵地战中英勇牺牲,最终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钢铁连得番号,授予连队整体一等功,牺牲人员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消息传到前身爷爷易中河的耳朵里的时候,老爷子只是发了一会儿楞,然后喃喃自语道:“好男儿为国牺牲,不亏”
  只是村里人看到老爷子离去的背影时,却感受到了一股让人说不出的心酸。
  大家都知道,老爷子的心一定是千疮百孔的,但是老爷子的心同时也是骄傲的,所以老爷子收到消息后便迅速的离开了大队支部,一个人来到了自己早已牺牲的两个儿子的坟前,他怕的自己伤心的姿态流露在众人面前,更怕的是回家之后怎么面对自己的妻子,儿媳和年幼的孙子。
  他怕老伴埋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劝一下儿子,他还怕儿媳埋怨自己当初为啥支持自己丈夫在自己怀孕期间投身军伍,他更怕的是自己年幼的孙子日后问自己父亲去哪儿了。
  你要问易中河后不后悔,肯定是后悔的;但你要是问他骄不骄傲,那他也可以挺直腰板告诉你,他很骄傲。
  易中河在儿子牺牲之后,便给自己的孙子改名叫做易欢喜,寓意希望自己的孙子易生欢喜,也有对孙子的祝福,希望自己的孙子余生欢喜。
  时间是世间最好的良药,它能磨平世间所有的伤痕,在易欢喜九岁的时候也就是55年的时候,易欢喜的母亲的家里人也就是外公那一辈人找到了母亲一家人,在知道了自己父母和女儿的情况之后,没有像小说里的大户人家在知道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农村人的愤怒,反而是对易欢喜爷爷的感谢,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两个老人加上一个小女孩逃难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是没有老爷子的照应,大概率是活不久的。
  因为新中国建立前期紧接着就是入朝战争,新中国大地上匪患还是很严重的。
  接着便商量着把自己的父母和女儿接回去,同时也想把易欢喜也一起接过去,不过他们也知道这个概率不大,所以便和易中河商量着把他们二老一起接过去,这样也算是报答二老的恩情,同时也免得自己女儿为难。
  不过这被老爷子拒绝了,因为老爷子要想进城享福早就去了,也不知于等到现在,同时二老也对儿媳做了一番工作,劝她和父母一起回去。
  毕竟在二老心中儿媳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现在用道德强留下来以后迟早会日生间隙,还不如放手,再说自己身体还行,还有几个儿子的烈士津贴,能很好的照顾到孙子成年。再说媳妇回沪上又不是人间消失了,以后有时间还可以回来看看,毕竟自己当时的做法有点乘人之危的意思,特别是自儿子牺牲之后,内心还是很愧疚的。
  在一个母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割不断地,日后孙子长大之后也能多一个依靠。
  就这样,前身的母亲就这样告别了前身一家,但是虽然远在沪上,和京城城郊的农村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前身的母亲依然每个月会寄一封信关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