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七十二章羊,鞭子,牧羊犬

第(1/2)页

刘念在卫所里搅风搅雨,朱厚照在朝堂里,也是一点没闲着。

        正德元年十月十二日,户部尚书韩文率廷臣请求诛天乱政内臣马永成等八人,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支持此议。十月十三日,韩文等再次请求,武宗不听。下旨让刘瑾掌管司礼监,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张永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魏彬督三千营,各占据要地。

        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请求辞职,刘健、谢迁当天就辞官退职。十四日,李东阳又请求辞职,武宗不许。十七日,吏部尚书焦芳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王鏊兼翰林学士。

        关于朝堂一个月的风云变幻,虽然只是简单的百余字,可是包含的信息量缺是巨大的。首先,八虎作为朱厚照的身边人,正式开始在朝堂上占据重要的职位。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太监刘瑾。刘瑾掌管司礼监,对奏折有“批红”的权利,即各部公文奏议交司礼监分类后,拣选其要呈送皇帝。皇帝或亲批,或由秉笔口述大要而皇帝口决,秉笔代为“照阁票批红”,发还内阁与各部依据批红撰写正式诏书执行。但秉笔太监只是写上意见,最后由掌印太监审核,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印章。如果认为不行,有权打回去重批,因此掌印太监素有“内相”之称”。

        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官集团一直对太监集团如此防备的原因,就害怕发生汉朝晚期,內官蒙蔽圣听,形成十常侍的局面。

        要不然内阁大学士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只是没想到,朱厚照这个小皇帝如此硬气。大学士越是反对,他越是要扶刘瑾等人上位。而且,也是一点没惯着刘健和谢迁,原本两位乞骸骨,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按照正常的流程,都是皇帝不允许,然后双方博弈的过程。

        可是这刚上任的朱厚照和他们可没那个默契,你们要告老还乡,好。那我准了,别以为大明朝离了你们还能不转了。除了刘健是四朝元老,且的确年迈,谢迁的年纪可是比李东阳还要小上三岁的。朱厚照让他们两告老还乡,也就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朕不受文官集团的摆布。

        在刘建,谢迁离去的同时,新入阁的两位大人,也是饱受非议。焦芳在年初才升任了吏部尚书,就是因为户部尚书韩文等人上书财税不足,希望削减朱厚照的开支,而焦芳却是不同意这么做。他觉得全天下如此多拖欠的税收,把这些追索回来不就好了。就因为这件事,焦芳顺了朱厚照的心意,被提拔成为了吏部尚书。

        在文官集团眼中,焦芳就是个佞臣,就是花言巧语谄媚皇上的大臣。这样的人入阁,内阁还不成了皇帝的内阁?

        还有就是一同入阁的文渊阁大学士王鏊,此人乃是个有名的才子,二十四岁乡试“解元”,二十五岁在礼部会试中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当时就成为了翰林编修。

        此人在为官上清廉,一心扑在文学,尤其是编史书上。弘治二年就参与了《明宪宗实录》的编纂;弘治十年,参与了《大明会典》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