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第章纠缠

第(1/2)页

果然,夏小禾一出场就气派不凡,大概四年前的那股强大的气场仍然跟着她,就连严重强迫症患者秦欢都被她镇住了,丝毫没有表现出在医院的那种刁难和不合作的态度。

        风执不是不知道夏小禾的专业学的很好,无论是口语还是笔译,因为四年前她就是一个刻苦的学生。虽然这个小太妹到学霸的进化史是他一手造成了。但实际上他只是起到了点化的作用,今日的成就完全都归功于她自身。

        其实,夏小禾在留学期间是有过企业会议的翻译经验的,再加上刚刚来时风执在车上的特别业务培训,现在的她,当然是手到擒来。

        这些行业里的见面讨论交流会议,讲话更多,因为场合正式了,措辞也更需要注意。她也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沃尔夫冈先生每句话吐出来不过三秒钟,相应的中文就在夏小禾嘴巴里吐出来。等到风执说完话后,她又把它们翻译成流利的德语。

        要知道,因为语言语种本身的结构不一样,而且很多人说话会运用俚语俗语,英国口音和美国口音不一样,印度口音和德国口音比起来更大为不同,至于中文方言,也是五花八门,所以翻译要达到完全百分之一百的一致是不可能的——四川话的“龟儿子”,广东话的“叼那星”,扬州话的“辣块妈妈”,要翻译成德语,该怎么翻译?

        同声传译因为要求翻译要快,时间要短,而夏小禾则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这两点。

        不得不说,今天的会议,她确实是很神气,一个人充当中德双方发言者的翻译,反应迅速,思维敏锐,用词准确,几乎乱真的德国口音,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会谈现场的调度和掌握,松紧有驰的节奏,针锋相对的讨论,无伤大雅的笑话,夏小禾游刃有余。

        沃尔夫冈先生看见她眉飞色舞的样子,觉得她很是精明能干。便问起她第一次做翻译时候的情形。夏小禾也不扭捏,自然大大方方地讲诉。

        那次还是我研一的时候,一个师兄带着我和几个同学去帮忙。大型会谈结束,双方有部分企业代表想要借此机会,单独聊聊,组织者却并没有做足够的准备,不得以之下,我和一起来的两个同学临危受命。

        配额,订单,增值税,厂房,保险,信用证。

        中德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经贸领域合作不断加强。

        我厂技术力量强大,人才资源雄厚……

        ……

        我庆幸自己一直以来都还算用功,终规终矩的内容都能翻译出来,可那位中方纺织企业负责人的一句话到底还是把我的冷汗逼了出来。在介绍自己的企业规模宏大,职工生活保障设施齐全时,秃顶大脑袋的这位老总说:“我们的生活社区里什么都有,公寓,食堂,健身中心,戏院,舞厅……总之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

        我听到“火葬场”这个词,脑袋就“嗡”了一下,余光看见师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站在离我不愿的地方,电光或时间想到,他可能正在看着我,就什么单词都不记得了。

        我严肃地对老外说:“人们除了不死在这里,就什么都可以做。”看到他受惊的样子,我又补充道:“就是说,设施很全,什么都有。”……

        她的这番话是用英文讲的,在场大多数的人都听明白了。夏小禾的话还没说完,沃尔夫冈先生就忍不住笑出声来。接着后面也是一片哄笑。

        夏小禾一时间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可是一看见风执那张依旧不苟言笑的脸,她有燃起了斗志。可是当她定睛一看,看到他因为憋笑而一抖一抖的肩膀时,她瞬间又蔫了下去。

        等众人都笑过了之后,她才埋怨道:“每个人都有许多个‘第一次’,那是我第一次做翻译,发了一身的汗。其实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个工作绝对可以在三九天驱寒。”

        看着她一闪一闪的小眼睛,沃尔夫冈先生又打趣地问她:“那你为什么会学外语呢?”

        就这个问题,夏小禾认真思考了好一会儿,然后缓缓道:“我为什么学外语呢?高考之后,报志愿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颇丰又不用学习数学的工作,所以选择了这个行业。如果不继续攻读学位的话,就业大概是几种方向,外资企业,老师,或者是专业翻译。时下里,流行的一个词:白骨精。意思是,白领,骨干,精英。我觉得自己应该在外资企业当翻译,不用应酬生意,谈笑风生,勾心斗角,我的这一颗不太坚强的心脏实在不太适合过着城市里虚张声势的生活。老师呢,这是要求德才兼备的职业,而我呢,确实不太适合。所以,就还是走了翻译这条路。也许会有人说,翻译,无非是传声筒罢了。可是语言是工具,人也是工具。所以,翻译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即使,我还是个不太称职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