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君臣有别

第(1/2)页

睿王府门前的那一幕,吃瓜群众们看见了,专盯睿王府的各路眼线自然也回报给了主子。

        某些有心皇位的主子们听完后,大抵嘲笑萧遇辰胸无大志,为个女人得罪死了顾家,还失了军心,为活跃气氛,还会与下属讨论,睿王妃到底柔媚成什么模样,才引得睿王情不自禁。

        可见,大梁的继承者们已经快闲出个淡来了。

        太子萧渐鸿虽然也八卦,但他不闲。

        自半个月前他登睿王府的门之后,在青幕山剿匪之事上就渐占上风。

        而后萧遇辰又因为他王妃生病的事告假在家照顾,青幕山剿匪收尾之事就全权落在了他身上。

        就在今日,他彻底扫平虎威寨,生擒了虎威寨的匪首江灭。虽然受了点小伤,但只要囚车入京,他就能跟父皇邀功请赏。

        京郊剿匪之事,因青幕山地形复杂之故,前期进行的十分困难。

        如果不是萧遇辰的人费大力气将地形摸透,恐怕现在根本还找不到虎威寨的位置在哪儿,更别提生擒匪首了。

        但是,最终大获全胜的人却不是萧遇辰,而是太子萧渐鸿。

        谁还在乎前面发生了什么呢?

        第二日囚车入京,朝堂上有夸太子文武双全的,有夸皇帝慧眼如炬的,也有感慨“此乃大梁之幸”的,反正没人提沉迷美色的萧遇辰。

        建武帝龙颜大悦,赏了不少东西给萧渐鸿。

        至于萧遇辰,建武帝批评他在剿匪一事上有头没尾,所以不赏也不罚。

        以前这种时候,顾将军还会带着一众武将为萧遇辰叫句屈,可如今顾家与他决裂,建武帝那句“不赏也不罚”之后,是一阵尴尬的寂静。

        这时候,被盛赞的太子殿下仿佛终于想起要“兄友弟恭”了,来替睿王求情。

        他说“父皇,虽然七弟为了王妃告假在家导致剿匪困难,但这也不是他的错,儿臣受伤是武艺不精的缘故,更怪不得他。剿匪之事上,七弟没功劳也有苦劳,儿臣认为,还是该赏。”

        建武帝听完了之后,觉得睿王公事没办好,躲在家里陪王妃,还间接害得太子受伤,真的很过分了。于是,将不赏不罚改成了罚俸半年,闭门思过。

        “父皇,儿臣认为不妥!”

        “儿臣也认为不妥。”

        常言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专业盯太子错处十几年的三皇子和四皇子决定为萧遇辰发声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细数了萧遇辰在剿匪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还言及太子为了抢功导致剿匪进度变长的事实,并说萧遇辰一再退让,直到麻烦事都搞定了,才告假在家让太子坐收渔翁之利。

        “父皇,太子殿下固然勇猛了一回,可真正劳苦功高的是七弟啊!七弟对太子处处忍让,他却倒打一耙,怪七弟让剿匪变困难,实非君子所为!”三皇子大声道。

        太子萧渐鸿气的脸都憋红了“老三,你这是颠倒黑白挑拨离间!”

        四皇子道“父皇本来对七弟不赏不罚,你一张嘴,就变成罚俸半年,闭门思过,太子不觉得羞愧吗?”

        太子卖了这么大一个破绽,这两人自然不肯松口。

        三皇子又说“谁都知道青幕山匪患最大的问题是贼子们占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