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志向

第(1/2)页

  显庆元年十二月,陈飞从江城搭载小型宝船,历时半个月的时间,抵达长江入海口,也就是后世被称之为“魔都”的上海。

  不过此刻的上海称之为“华亭县”又或者被称为“扈”(同沪),是一个沿江临海的小县城,或者说……是一个大一点的渔村更合适一点。距离未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今日,远洋舰队的到来无疑为此地注入了不少生机。

  舰队将在这里停留五日,做临行前的准备。包括粮草,火药,武器等等物资的装载,清点。

  原本不过八万人口的小县城,因为军队的到来变的热闹许多。

  嗯,值得一提的是,地方虽小,但是陈飞很有远见,早早的在华亭县开设了陈记商铺,因此趁着军队集结补充物资的时候,狠狠赚了一笔。

  连带着华亭县的经济,也被随之到来的军队带动,短短五天,华亭县内的粮食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经察觉到了一些东西,将目光瞄准了陈记商铺。

  因为大家都知道,陈记商铺背后的老板就是陈飞,而陈飞现在又是大唐的宰相,因此商铺的动向很多时候代表朝廷的动向。

  就比如前段时间,几乎不买卖粮草的陈记居然破天荒的备起了粮草还有大量的生活物资,当时人们还以为他们疯了,没想到才过了一个多月,就有几万人的军队来此筹备粮草。虽然军队的大部分粮草都由朝廷供应,但是为了避免意外,出征之前再自备一些也是正常。

  要知道,三万人的粮草供应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就算是多准备五天的粮草,那也不是华亭县现有的任何一家粮商吃的下的。可以想像陈记在这几天赚了多少钱。

  而且看陈记的动作,他们似乎还在准备货物,也就是说,未来可能还会迎来商机,这让某些商人动起了心思……

  随着海上航线的拓展,全球化的发展,加上陈飞有意无意的推动,未来的华亭县一定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港口城市,相信未来它能重现大上海的风采。

  不过现在……似乎还早了一点。哪些跟风陈记买卖货物的商人恐怕要哭到吐血。

  因为陈飞这次让下面的人(这一家陈记是直营)去收购的是大唐的特产,比如丝绸,锦缎,瓷器等等可以储存很久不会贬值的商品。而那些商人商人去收集的是粮草……

  五日之后,陈飞登上宝船。大号宝船有三艘,分别命名为“长安号”,“江南号”,以及“乘风号”。其中,长安号为帅舰,陈飞坐镇,另外两艘为将舰,分别由薛仁贵,程处默二人坐镇指挥。

  三个跟来的小家伙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舰船,显然很兴奋,尤其是船队入海之后,站在长安号的瞭望台上放养望去,前后左右全是大唐的舰队,浩浩荡荡两百多艘大型舰船排列在海面上,非常的壮观。

  几个小家伙大呼小叫,显然是被这样的场景震撼到了。就连陈飞看到这幅景象也是微微出神,甚至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多少年了?这个场景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