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日看尽咸阳花

第(2/2)页

可谓快乐加倍。

  可能是现在的人还淳朴,也可能是措施有效,又或是作弊的后果太严重。

  连续三场考下来,一个作弊的学子都没有发现。

  作弊者,非权贵宦官之家三代禁止入仕,剔除学籍,赶出学校。

  若是权贵官宦之家,家中长辈集体降级降爵一等,本人一辈子禁止科考,剥夺被保举入仕之权,爵位家产继承权。

  这种情况想要翻身就很难了。

  除非等到大赦天下的机会,但好像秦国以法治国,法家不像儒家,好像没有大赦天下这回事儿。

  若是六国学子,先去牢狱待三年,然后再送入劳动改造三年。

  惩罚很残酷,好在不管是秦国内,还是秦国外,大家对于秦国的德行都有所了解。

  正常操作嘛。

  三天考试完,学子们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很多学子不约而同的跑去喝酒了,有的人庆祝,有的是借酒消愁。

  第一次考试结束,成蟜就比较轻松了,第二次在章台宫,很难出什么问题。

  一天的时间,榜单就张贴出来了,没什么好说的,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随后给了学子一天时间调整状态,给了一天时间让学子跟随奉常府的官吏学习最基本的入宫礼仪。

  完整的礼仪要等考核结果出来后学子才会一起被奉常府培训。

  第三天,第二次考试正式开始,天刚蒙蒙亮,学子们就被奉常府的官吏组织起来,有序的进入宫中。

  考试之前需要先拜见秦王嬴政,大殿内中高级全员齐聚,成蟜今天难得也在,站在武勋之首,与吕不韦并列。

  殿中大佬甚多,还有高居王座,威严日渐深重的嬴政。

  一些见过世面的学子还好,虽然紧张,但还勉强稳得住。

  一些没有见过世面或者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动作就难免就有些变形了。

  好在殿内的大佬和嬴政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要求并不高,因此也没有苛责。

  白衣傲王侯?

  说得简单,当你真正直面王权或者皇权时,你才能体会到那种巍巍如泰山般的压迫感。

  你的命运全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

  阶层这玩意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是承认还是否认。

  改变不了,你就只能去接受,适应,奋斗。

  不过躺平也是可以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可以做主。

  一番大礼拜见后,这些学子就被带到了一边早已经准备好的偏殿正式开始考试。

  考试时间截止到太阳彻底落下为止。

  古代考试不比现代,毛笔字本来就写得慢,字体又是复杂,那就更慢了。

  格式不对废了,有污点废了,字写错废了,这就不可避免需要打一个草稿,再抄写一便。

  题目一般也不是什么选择题,填空题,以论述题为主,论述题也是最重要的。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一番折腾下来时间就不可避免的长了。

  太阳彻底落山,考试结束,学子们陆续出宫等待最终结果。

  成蟜处理好善后事宜后本打算回府去了,嬴政却叫他一起吃晚膳。

  没办法,成蟜只能去了。

  吃完晚膳后,桌案刚收拾干净,文房四宝以及一沓卷子就放在了桌案上。

  果然,天下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成蟜拿起朱鼻就帮嬴政批阅起来。

  没办法,录取的学子五百多人,差不多是十比一的录取比例。

  五百多份试卷,又不是选择填空题,而是字数繁多的论述题,还关系到学子们的命运,自然不可能一目十行的敷衍了事。

  就嬴政一个人,成蟜估计得熬一个通宵。

  嬴政这个兄长待他很不错,作为弟弟也不能缩边边,该分担还是要分担。

  成蟜的学识虽然比起嬴政差了一些,但也不低,而且眼界更大。

  批阅这些初出茅庐学子们的卷子还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又能够懂多少呢?

  嬴政也不可能出具体入微的题目,比如怎么样修建一座水坝最稳固,怎么样治疗一个病人。

  这些问题嬴政哪怕学识深厚也是搞不太明白的,出的问题都是大方向的主观题目。

  两兄弟花了半夜把卷子批阅完毕,嬴政也没有检查成蟜批阅的卷子,显示是相信成蟜的水平的。

  批阅完毕,嬴政派人严密看管起来,并且实行连坐之法,有问题全部都要遭殃。

  之后,两兄弟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成蟜戴着粱冠,身着繁复庄重的礼服先进宫,不久后重臣们也身穿各自级别的礼服进宫。

  今天是大朝会,咸阳大部分官员都要参加朝会,而且不能穿寻常的朝服,而要穿礼服。

  等排定好名次,上卿以下的官员才开始进宫,学子们自然是排在最后面进宫。

  人数众多,大殿内排得满满的,殿外以及殿外的台阶都站满了官吏。

  作为今天的主角,学子们倒是不用站在外面。

  庄严肃穆的行过大礼后,吕不韦这个相国从赵高手中接过王诏,亲自宣读,规格相当之高。

  一般而言,只有国策级别的诏书才有资格让吕不韦亲自宣读。

  吕不韦今天也算是意气风发了,声音中气十足,再加上宫殿内特殊设计,确保殿内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得清。

  至于殿外自然会有人重复,一路传递到宫外。

  如此盛事,王宫外自然聚集了无数吃瓜群众,可以预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传遍全城。

  念名次首先念的是状元,榜眼,探花。

  没错,成蟜把后世的称呼拿过来了,听习惯了,是别的总感觉差点意思。

  之后是各科的魁首,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就是从魁首中选取最出色的三人。

  最后就是进士了,他们很“普通”,除了进士这个称谓,就没有魁首以及三鼎甲的称谓了。

  三鼎甲就是进士及第,魁首们就是进士出身,其他人就是同进士出身。

  由于人数众多,自然不可能念一个就谢一个,那也太耽误时间了。

  但一起拜谢君恩,又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流程是三鼎甲依次单独拜谢君恩,魁首们集体答应,最后念完集体拜谢。

  值得一提的是三鼎甲要拜谢三次,因为他们既是进士,也是魁首。

  同理,魁首们要拜谢两次,普通进士一次。

  这差别就出来了。

  荣誉性质的差别有时候不比实际待遇差别的作用小。

  名次念完后,赵高再念一份王诏,进行后世科举中的御街夸官,也称游街夸官。

  后世是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秦国现在是由丞相府的长史以及奉常府的长史捧着王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丞相府长史就是李斯,还挺得吕不韦看重的。

  从红毯铺地的王宫中门出宫,再由上卿级别的内史,咸阳的父母官妇状元上马,内史的左右副手扶榜眼和探花上马。

  各科魁首和普通进士也有相应的官吏扶上马,前者是官,后者是吏。

  然后进士们就骑着统一颜色的高头大马,在全副武装的王宫禁军以及锣鼓开道声中游遍咸阳城的主干道。

  由于游行队伍手捧王诏,虽然这个时代跪礼并不流行,但遇到王诏也需要躬身行礼。

  这样的盛事自然围观者无数,权贵官宦阶层的家人围观者也不在少数。

  成蟜的妻妾们听说了,也跑去看这难得一见热闹了。

  当然权贵官宦阶层的人是不会在大街上看热闹的,而是在顶级阁楼里面,隔着窗户看热闹。

  秦国的科考虽然与后世科举形式类似,但本质却大不相同。

  入仕的学子几乎覆盖如今时代的方方面面,包揽诸子百家还不止。

  游行一圈后,学子们还有其他活动。

  比如要到寰宇学宫专门的地方留名石碑,晚上嬴政还会赐宴。

  也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咸阳花”就要在今天诞生出来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