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颗玻璃心

第(1/2)页

“然后,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在5~12mmHg水平。并且,还要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  液、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之类的药物。同时,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如果有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的话,可以看情况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有便秘的患者也可以选用缓泻剂。”

“对。”肖医生点了点头。

一旁的夏安转过身,且很是赞赏的看了常旭一眼后,便对肖医生说道:“肖大夫,你的这位学生这一块儿的知识点掌握的还可以啊。”

“哪有哪有。”肖医生倒是很谦虚的笑了起来。

其实,老师和家长都是一样的,看见自己所带的学生表现优秀,那就跟见到自己孩子优秀的那种喜欢是没啥两样的。

随之,肖医生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又问了一句,“那在脑出血的过程中,颅内压升高或者是降低会产生什么影响?”

好吧,又是一个看似很“基础”的问题……

“呃……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的时间。不过,如果出现脑水肿的话,那么就可使颅内压增高,并导致脑疝的形成。”

“对,回答的很好。”一旁的张医生也不禁夸奖起了常旭,就连周济也不由得拍手鼓了鼓掌。

“话说,与脑出血的病理机制息息相关的,应该是多发性脑血栓、单发性脑梗塞吧?你们俩谁说一下多发性脑血栓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呃……多发性脑血栓……”这下常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毕竟他学的是临床医学,对于绝大多数的临床医学的学生而言,不会去刻意的学习疾病的病理机制,或者是药物的药理机制,以及病毒的毒理机制,因为术业有专攻,这都是基础医学院的学生该学的课程。尽管,顶尖的医学教授或者是医学院士最后一定是同时精通并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但是再怎么说,那是顶尖人员,对于他们而言,目前又不用达到,而且,也达不到这种级别的!

常旭一直认为,临床医学的东西就够多的了,能把一般基础病理学下来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更何况是基础医学的呢?!

想到这里的时候,常旭忍不住撇了撇嘴。

然而,周济却根据旁白的提示回答出了张医生的这个问题。

【多发性脑血栓的病理: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因素。长期持续高血压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于内皮下,促进脂质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  ,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也有部分是由不同来源栓子进入颅内动脉系统导致血管闭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