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癫疯”之学

第(2/2)页

他为师,听他讲学。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
郑玄到五十八岁才蒙赦令,前后长达十四年。在此期间,他打破了经学的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它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使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
……  ……
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被迫大赦党人。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入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羞与外戚阉寺为伍,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征辟,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的学术工作。
中平二年(185年),执掌朝廷权柄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入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
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服,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灵帝中平四年(187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曾先后两次征辟郑玄,但他都借故婉言谢绝了。
郑玄屡拒征辟,大多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
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得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
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
这样,郑玄在七十岁时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他老当益壮,仍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
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
……  ……
在家里,他也对经学念念不忘,不仅自己、门徒,就连他的婢女,也要习颂。
有一次,一婢女做事不合郑玄之意。郑玄对别人要求严格,且不留情面,就要责打那位婢女。
婢女也不甘示弱,与郑玄争辩,郑玄一怒之下把婢女拉到泥地里,以示惩罚。不一会儿,另一位婢女经过,看到这种情景,出口成章,用《诗经》中的一句诗问:“胡为手泥中?”
意思是:你为什么在泥中呢?
这位婢女也以《诗经》中的诗句作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意思是:我分辩的时候,正赶上他发怒。
两位婢女以《诗经》中的句子作这种情景式对话,可见对《诗经》熟习的程度。
后来,“郑玄诗婢”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诗礼传家,家风儒雅。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博学多识,家中完全是书香气氛,不仅子女读书,婢女也读书,对《诗经》等儒学经典非常熟稔。
可见,郑玄的治学真到了“癫疯”的状态。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