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何方神圣

第(1/2)页

赵国华本来就出身草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跟着一方枭雄做马仔。

        或许是运气,或许也是他当年的狠劲儿。

        时代的更替,有潮起就有潮落。

        当年赵国华追随的一方势力,也是京州有名的老大之一。

        衰落的原因有三。

        第一,传统社团结构的地下势力,完全靠洗金和暴力威慑,基本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们思想的开化,敢怒不敢言的劣根性逐渐淡化,纯靠拳头硬的组织,威胁力不复从前。

        第二,除了传统结构会被淘汰,自身格局的局限,也是致死的根本原因,没有转型的思维,只知道固持老一套的理念,形成不了长远的生态链,死是早晚的事。

        第三,大势所趋,时代大潮的驱使,百废待兴,由中权发起的“上山下乡”等文化渗透计划,包括一系列的体制换血措施,导致官匪相护的局面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可能是几千年来最大的一次关系断层。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青年血液不仅授予了全新的思维模板,同时也在当时“组织为上”的思潮下,急切地想做出成绩。

        这样一来,一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哪里会畏惧那些地头蛇,只管高举旗帜,放手干。

        而获得成绩,在那个年代,最有效率的做法,不是提升经济,提高生产,也不是想办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是打击地下势力。

        所以,赵国华追随的那个大佬,很不辛地成了当时的“榜样”。

        而他,在度过低迷的几年之后,又重新拾起旧业。

        因为,他发现,这一次打击,直接导致了“这一行”出现了空白。

        人无我有。

        独有的东西利益最大。

        于是,在京州这个地方,他再次号召,同时经过之前的教训,学机灵的他懂得了转型。

        以商业利益为重心,以暴力手段为武器。

        成功转型为上白下黑的经济体。

        表面上,我为京州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一大堆数字,那么背地里,我的一些手段便能被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洋洋洒洒,发展到今天!

        “十五年前,你带着一伙人,杀了一个正在项目施工的包工头一家老小,导致开发商被追责,项目延期,资金无法回笼,迫于银行的压力,不得不放手那块地皮……”

        “之后你用手段,低价拿下了那块地皮,铺垫了壮大赵氏的第一块基石!”

        病房里,秦云搬了张凳子,坐在双目无神的赵国华床前。

        后者听完刚才那段话,不屑一笑“而后,那个地皮上,便建起了京州的第二个市中心,最高的商业大楼,和最繁华的街道。”

        一边回应秦云,一边笑容得意。

        似乎,前面的种种恶行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贡献。

        秦云没有反驳,继续淡然说道“没错,次年初,新的规划方案落实,借着政府的补助,你开始正式着手房地产行业,也是在这一年,你遇到了人生中第二次危机。”

        第一次,秦云也知道,是当年的整改行动,导致赵国华追随的大佬入狱,他也不得不暂时躲藏。

        赵国华眼睛眯成一线“没错,那一年,我错估了自己的能力,因为穷,工程执行到一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