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女儿的信

第(1/2)页

刘津急忙拆开信。
  “不孝女刘娥百拜父亲:娥思虑再三,决然投军,何如故?娥夫获滔天之罪,虽皇恩浩荡,幸未累及慈父,然岂敢安之若素哉?天威难测,伴君如虎,娥虽愚,亦未尝不知也。
  二十一年舐犊之情,历历在目,父母养育呵护之恩,未曾报效,一言负气而出,却累慈父违其心,逆天命,涉险而为不孝女谋之,娥当日闻之,涕出如浆,是娥不能忘旧情,因爱生恨,累吾之父至此也。
  娥痛定思痛,姻缘前定,怨天尤人亦不能改,已决意放下,今投军者,盖国家有难,征召女兵,此开天辟地之举,娥愿亲历之,因知慈父必不允,未敢禀告。
  今夜月凉如水,娥行至慈父卧室外,闻蟋蟀鸣声与慈父鼾声此起彼伏,娥泪流不绝,慈父年将迈,而幼弟狂悖不知礼义,此行千山万水,生死不明,归期难定,是否还能再见,不得而知,诸多眷恋,终难释怀,但去意已决,遂挥泪疾书,留与之别。
  女儿去后,不能承欢膝下,慈父宜自珍重,若天遂人愿,则相见有期,否则,是不孝女以此一洗前耻,慈父此后,无需再为女儿故而与天斗,当明哲保身,安享天年。女儿刘娥再拜。”
  刘津泪流满面。
  没想到,那天打算与女儿诀别时说的话,却造成了女儿愧疚之心。
  很明显,她这次投军,为的是赎罪,替他赎回那些向新皇所犯的罪,为他争取一个生存空间。
  这两年,屈辱和仇恨让一对善良的父女完全丧失了理智,一起变成了大恶人。
  其实到安王被乐王毒杀时,父女俩的心就空空落落的,刘娥一点也没有开心,而刘津看到乐王的滥杀,也感到有点内疚,到后来安王反杀乐王,没有扩大牵连范围,让他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了两人的差距。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人,不曾辜负天下人,独独辜负了他的爱女。
  苍天,何如薄我刘家至此?
  这些天里,他也渐渐放下了,没想到,皇太后突然召见了他。
  原来皇太后对于肖妃立后之事一直存在着遗憾,一个从敌国投靠过来的孤苦之人却要作为一国之后,尽管肖妃真的很懂事,皇太后并非不喜欢,可是,母仪天下,光有懂事和善良还不够。
  刘娥则曾是皇太后指定的儿媳,关系一直不错,一直到刘娥成了乐王妃,才终止了来往。
  皇太后直截了当地问刘津,是不是刘娥与乐王还没有进行过夫妻大礼?
  这个问题刘津不太清楚,因为他也没有过问过,这种事情也不太好问。
  皇太后说,她是听别人说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刘津听了皇太后的大胆想法,表示很震惊,他没办法向女儿开这个口,这几年女儿的态度非常明确……皇太后说,要不你让她来,我来跟她说。
  可是,刘津不便跟刘娥透露更多想法,而刘娥刚烈,宁死也不愿去见皇太后,因为她已经在心里发过誓,而且闹得那么大了,见了皇太后她会很尴尬。
  刘津想,慢慢来吧,慢慢就放下了过去,慢慢就见了。
  没想到,她突然就借着征女兵的机会,离开了这个家,恐怕此生也没有机会再遇皇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