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论功行赏

第(2/2)页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很快他也就恢复了心神,然后慢慢的朝着龙椅走去。

        上去坐正之后,他摆了摆手,太监会意,尖着嗓子叫喊一声后,外面的官员们都鱼贯而入。

        刚刚进入新的皇宫,朝廷免不了是要召开一场大会的。

        而许良也随着官员们一同进入,他的身份完全够格,本身就是中枢官员,品级也刚好踩着大会的入朝资格。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该站哪里好,但好在眼睛尖发现了严震直,立刻就凑了过去,工部的人站在工部侍郎后面总没错。

        实际上朝廷开大会站位肯定也是有讲究的,六部各个都有自己地盘,一般都不会乱站,而此时本应该站在工部最前头的尚书,却是空缺着的。

        倒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前任工部尚书秦逵老早就被朱元璋打发回家了,一直到现在这个职位都空缺着,至于下一任应该是谁顶上,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的,自然就是严震直了。

        严震直作为这次建都衙门的主官,以现在的情况而言,他的工作完成的相当不错,等到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严震直一个大功是少不了的,最有可能的赏功那当然就是升职了,那么工部尚书自然而然就能被他顶上了。

        无论是功劳,资历,还是能力,严震直都是符合标准的。

        至于许良自己会被如何安排,那就不好说了,至少现在许良还完全不知道朱家父子的想法,但不管怎么安排,都不至于是坏事。

        “立国三十载,皇明迁京西安,归于神州气运正地,此国朝大吉也,朕与诸臣共贺之!”

        朱元璋话音一落,满朝文武尽皆伏跪,寻常人家也讲乔迁之喜,一国一朝迁都那更是值得所有人为之称喝的大吉事。

        直到朱元璋摆了摆手,一众官员们这才前后站立起来。

        随后,就有官员们依次站出来,对朱元璋大加称颂,吹捧其丰功伟绩。

        这也算是大朝会的保留节目了,更何况碰上迁都这样的大喜事,那更是需要官员来表演一番,这样上下脸上都好看,朱元璋这个皇帝也心里舒坦。

        不过这种话朱元璋听多了也腻,很快就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面,迁都事毕,那么就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这个事情就是朱元璋圣心独断了,也不需要事先和其他大臣商量,朝会就可以直接定下了。

        朱元璋先是肯定了西安新京的建设成果,无论是城市的规划还是关于工业化的部分,朱元璋都毫不吝啬其赞赏的态度。

        光是这一个开头,就已经让许多官员们对严震直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虽然大家都知道事情几乎都是许良做的,但是这功劳的大头肯定要算在严震直头上。

        历来都是如此,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出了事,最高长官基本就是第一负责人,除非他有足够的手段甩锅。

        那么分润功劳的时候,最高长官那都是毫无疑问的头功,这个倒是没人抢的走。

        最终严震直也如愿以偿,擢升工部尚书,一举迈入了文臣顶层,至于其他的赏赐,那都是添头,倒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然后就是周应成,赵炜这两个本地官员,陕西成了北直隶之后,省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直接撤销掉,周应成由此从地方大吏成功转入中央,出任兵部侍郎,这只能算得上平调,但他本身就是蹭的功劳,能进入中枢就算是提升了。

        赵炜则是一脚被朱元璋踢去其他地方,即便现在的西安府成了京城,他这个府尊也没资格做京兆府尹,这位置通常都是直接找六部的中高级官员兼任。

        不过朱元璋倒也没有亏待了赵炜,虽然把他踢走了,但也给他提了级,但是赵炜进入中枢的幻想也破灭了,到最后他也没做上京官。

        前前后后的人,该安排的都安排了,最后就只剩下了一个许良,其他官员们也朝着自己队伍当中的年轻身影那里频频看去。

        他们都知道,虽然建都头功被严震直分走了,但是皇帝肯定也是亏待不了许良的,毕竟事儿是谁做的,那也是有目共睹。

        这个在五年前就进入他们视野当中的年轻人,现在或许就要真正迎来一飞冲天的时机。

        很多人都不禁猜想起来,陛下会给这家伙安排个什么待遇呢,这太年轻了也不是好事,很多地方那都不合适啊

        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关于许良的论功行赏,出来说话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标。

        “工部郎中许良,五年来兴工立缮,建有大功,擢升工部侍郎,官从三品!”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