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内定?

第(2/2)页

不内定,只看陛下中意的是谁。”

        果然

        这完全在严震直的意料之中,在朝廷里许良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如果皇帝或者太子有意走工业的路子,那么许良就是他们必定要倚重的人,干这个活儿除了许良谁也不行。

        <div  class="contentadv">        所以今日宣布的事情皇帝就算没有和朝廷重臣们商量,那也一定和许良通过气了,甚至很有可能这些安排都是许良向皇帝建议的。

        严震直猜的一点不错,这个事情确实许良事先就知道,也确实是他给朱家父子进行的建议。

        年前他终于是把《工业与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递交给了朱家父子,变法也就有了理论上的设计。

        这份计划书十分详尽,许良虽然不能说事情都能按照计划所发展,但总体轨迹应该是大差不差的,这都是基于自己的对历史经验的判断。

        朱标和朱元璋两个人对这个计划书非常重视,他们父子两花了好些天一起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商讨,其中有不清楚或者不合心意的地方,他们就会召来许良进行解释和议论。

        最后经过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妥协,计划书终于算是得到了朱家父子的认同,到了真正施行阶段。

        工政司的设立一样也是许良给朱家父子的建议,许良认为目前的大明地方官府完全没有进行工业发展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垂直的中枢机构直接统筹整个大明的工业事务。

        而且这个新的中枢机构不能完全脱离六部,因为工业发展势必需要六部的协调和配合,例如工商相应的法规建设,商税制度的完善,地方上资源的协调,海外市场的开拓等等事情,没有六部的配合根本就没法做。

        于是也就有了朱元璋在今日大年初一朝会宣布的消息。

        “走你工业化的路子,以后的大明真的可以做到全都是新京这等模样吗?”

        严震直毕竟也是一部尚书,出于职责也会本能的担忧,虽然工业化现在看起来还不错,也有实践证明了可行性,但是在他看来现在的政策转向还是太快了,也太猛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并不是说笑,全面工业化的改革跟局限于地方的试行完全是两回事,弄不好就是天怒人怨的后果。

        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的许良而起,看着许良年轻的脸庞,他实在是很难放心。

        许良想了想道:“行不行的总要试试,天下生民从来都在为这点田地彼此争斗内耗,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总要试着探索出一条新路出来才行,不然靠种田真的能种出儒家的大同世界吗?”

        严震直一时无言,但是想想许良说的却也不无道理,儒家千年来不断自我革新,本质上也是在探索新路,这和许良做的事情目的上是一样的。

        而现在工业化的效果看起来似乎真的还行,那么步子迈大一点试一试未尝不可。

        当然,严震直感受更加深刻的是朱元璋的急迫感,这个老皇帝大概是感知天命了,想尽快多做些事情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