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舰船

第(2/2)页

控制的,所以只能给出这个么相对保守的答案。

        两年下水看似很快,但并不夸张,这是大明船匠给他带来的自信。

        以十几年后郑和下西洋的旗舰宝船来说,最大可长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船体有四层堪比巨楼,九桅十二帆,锚重数千斤,每次启航都需要动用两三百人力,这样的船在在这个年代就是绝对的巨舰,全天下独此一家。

        以这种顶尖的造船能力,要他们往船体里塞进去蒸汽动力,虽然不容易但也不会太困难。

        <div  class="contentadv">        至于火炮那就更简单了,船体上能装的地方全给安装上,到时候左右前后全是炮口,堪称海上的刺猬,只要航速够快根本没有船只能够逃脱战舰的轰击!

        他不需要现在就弄出来成熟的战列舰驱逐舰什么的,说白了现在只需要在现有船只的基础上加装火炮和蒸汽动力就行,只是这样就已经是超越时代的领先了,至于更先进的战舰那是以后慢慢研究的事情。

        只是达到这种程度而已,许良完全有信心在两年把这战舰鼓捣出来,甚至不到两年都有希望。

        朱标听到这个回答很是满意,两年时间而已并不算长大明完全等得起,甚至不需要这玩意儿只靠原有的船只类型大明一样也能制霸海洋,只不过朱标作为一个有识之君看的更加长远,深知先进武器的必要性。

        “启华的话朕还是信得过的,那就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研制所需的工匠钱财等一切条件朕都会全力满足。”

        “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臣的想法是征用福建原有船坞结合船匠的技术经验进行研制建造,而科研院这边也会派出技术人员以及运送蒸汽机过去,两年之内必有成果!”

        “如此甚好,就按照你说的办吧,回头朕会发布相应的命令给福建省衙,这个事情地方上会给伱们足够的支持。”

        两人又是商谈了一些细节,朱标便把事情完全敲定下来。

        随后就谈起了建设军校的事情了,这种新东西现在还在摸索的阶段,就算是许良也不是很懂军校的教学内容和专业内容,他也只能靠自己的科学理念一点点的尝试,能搞成什么样子他也没底。

        一番商讨之后,君臣两人最终决定先把陆师海师放在一起教学,毕竟刚起步的东西没多少教学资源,干脆就一起教了。

        校址的话最终选在了西安,这完全是出于政事的考虑,不然的应该是在沿海设校址更适合培养海师人才,不过学校主要是教授理论倒也还好,打好基础再放到海上去磨炼也不迟。

        而在招生的事情上,朱标决定从卫所体系里抽调优秀的中低层军官,对此许良高度赞同,但也给出了一点小建议,那就是同时从西安工业体系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工人进去学习。

        理由吗则是这些工人经过了基础教育的培训,是天然的学生苗子,某种程度上比很多文盲军官更加适合。

        朱标倒也没有多想,点头也就同意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