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什么叫高瞻远瞩

第(2/2)页

这本身就是他计划之中的事情:“臣保证,年终总结时,定然给陛下一个满意的报表。”

        朱标叹了口气:“倒不是朕不近人情,现在的发展还算是平稳,但那是工业的盘子还不大,等到对民间放开了工商经营,只怕各地的工厂都要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那时候需要的钢铁、棉花、煤炭,羊毛、木材哪一个不是天量,朝廷说什么也要保证这些资源的供应。”

        许良深以为然的点头:“陛下英明,臣无时不在关注着资源的开发,咱们内部短缺的资源,也会通过与周边贸易进行补充,现阶段总体都是能够平衡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各种基础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只会越来越高效,加上大明开海的举措,完全可以保障资源安全!”

        <div  class="contentadv">        说到这里朱标安定了不少,许良的话他还是信的,这家伙从来都是说到做到。

        尤其让朱标觉得佩服的事情,那就是许良超前的眼光和规划,很多之前很难意识到的东西许良总能提前提出来并且推动发展。

        就像当初工业才刚刚在京城这么个小地方有所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还不太清楚工业化要怎么搞,许良就已经把整个工业化的方案全都提了出来,从人才教育,资源整合,甚至军事政事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许良不提的话,谁能想得到探索新大陆这一茬,谁能想得到建设海师维护海上利益,谁能想得到朝贡体系和国际体系?

        如今随着工业的摊子慢慢铺开,很多东西大家也就看的越来越清楚了,再回头一看许良的规划那只能用高瞻远瞩来形容,你就是把诸葛武侯搬过来,人家对这种事也只能挠头,这种逆天且精准的超前眼光搁谁谁都得服气。

        别看每天早朝旧党官员们看许良横不是鼻子竖不是眼睛的,但没一个敢把许良当草包看的,大家能对朱标和许良的狼狈为奸没有脾气,那是这两货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谁也没话说。

        立场是立场,对方有没有真本事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如果许良真的是个大废物还像现在这样“乱搞”的话,只怕他们拼了乌纱帽不要都得把许良按下去。

        想到这里,朱标也就说起了另一茬来:“朕愈发明白海外之重要,海师的建设同样不容拖延太久,大明在海上缺个胳膊的话朕安心不下,工政司的事情伱要抓,但是海陆师军校的事情你也不能放松,等到蒸汽舰船研制成功之后,朕希望大明的海师官兵也能一同下水,为大明开大海之太平!”

        许良一听自然连忙答应,跟着朱标跑了半年,回来又是科举的事情,军校的事情他确实是丢下不少,也是应该抓一抓了。

        军校当然不会只有自己一个教官,实际上在跟随朱标下扬州之前,朱标就找了几个老勋臣让他们推举个后辈来统管水师,后续的水陆师学校也就交给此人来管了。

        而这个人也正是大明战神-曹国公李景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