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抉择

第(2/2)页

t;        现在的大明对李朝影响之大,从此前自己向父王建议的“训民正音”政策就可见一斑,朝廷整理并且推行李朝俗语,但是在李朝的显贵和文化阶层对俗语始终都是轻视的态度,即便朝廷鼓励大臣处理事务多用俗语,但回过头他们私下还是满口的汉音。

        总体而言汉语才是李朝真正高贵文雅的语言,俗语那是根本说不出口的东西,那是底层的百姓才说的东西,大家都能说高贵的汉语,谁还会愿意去学低贱的俗语?

        从这样的情况,足以看出李朝显贵们受汉文化和中原王朝的影响之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连整合人心都难以做到,更不要说后面的抵御强敌了,这太难了。

        其实某种程度上,李裪觉得父王也是把这个难题甩给自己,他不甘于放弃李家基业,但是又恐惧于大明的强大,所以干脆把难题丢给李裪,让李裪自己去选择是打还是跪。

        反正李芳远自己也没几天好活了,做好自己最后该做的事情了,就可以没有心里负担的去死,反而是接过烫手山芋的李裪要备受心里的折磨。

        李裪最终只是摇了摇头,至少自己还有跪的选项,且行且看吧。

        ……

        得罪天朝会是什么下场,其实只要是想想就很容易想到,所以即便是愤怒的李芳远也没有选择做太激烈的事情,而是隐忍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但是这世界总是不乏贪心者和蠢人,当琉球内附的一些风闻引得李朝惊变的时候,其他诸国同样也因此而有不同的反应,各国的那些大明留学生经常聚集各国本地的显贵人士,说一些含沙射影的话,这些话总是在挑动各国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又把大明塑造成一个救世主。

        这总是搞得各国君主非常火大,偏偏这些大明留学生他们不好动作,像是李芳远那样强硬关押都没几个人敢效仿。

        尤其让各国惊慌的是,这些风闻非常具备煽动性,置之不理的话还真的会愈演愈烈。

        能有这样的效果,实质上还是因为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琉球归附之后的状况通过大明的报纸流入到各国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琉球的子民和官员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可以说比以前要过得滋润的多,有这样现成的例子在眼前,再加上大明留学生精心编制的一些话术,很容易就能引动人心。

        慢慢的,各国风闻都是对琉球内附的事情大加称颂,又是对大明的做法推崇备至,这让诸国国君都是心惊肉跳,再这么下去,底下的这些人不得把自己砍了送到大明交投名状了?

        今日大明与诸国之差距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大明的信息随着诸国与大明相互来往的商人、留学生、学者流传到诸国,再加上他们使用的大明那些精妙复杂的神奇商品,还有在他们门口来来回回的钢铁军舰,这足以让诸国臣民都意识到大明强盛到何种地步,当一个文明先进到周边都看不懂的时候,那种吸引力是巨大的。

        而面对这样微妙且危险的局面,却有一个叫做渤泥的小国沉不住气,竟是掀起了一股排汉运动!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