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拳头要硬

第(2/2)页

对外的说法则是他反抗不成,被起义军暂时收监,这样一来他两头都不得罪,对皇帝那边他最多也就是个能力不足而已。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卫所的所有军户就在当天被召集起来,杨溥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了许良的遣散的声明。

        一天之内,他们所有的军户户籍都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普通民籍。

        当然要完成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彻底做好的,后续还有许多的工作亟待解决,例如各种军属资产的再分配就是一个麻烦且漫长的事情,而杨溥当下只抓最重要的一头。

        第二天,新军征兵处就摆在了这里,而且有进步学生来到征兵处向所有人宣讲起义纲领,当然从军的待遇也都明明白白公布出去。

        许良和杨溥都很重视这些旧的卫所军卒,他们天然就具备不错的军事素养,只要经过重新训练熟悉新的作战方式,很快就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这些刚刚摆脱军籍的士兵们,多半都是犹豫的,卫所制度虽然在早期很大程度减少了朝廷的军费支出,但实际上压力都让军户自己承担了。

        卫所制度之下,他们又要当农民又要当军人,还要遭受世袭的军官压迫,很多人对这军籍是深恶痛绝的,只是苦于没办法脱籍而已。

        这也让他们对军人这个身份十分厌恶,好不容易摆脱了这个身份,再面对征兵自然就要犯嘀咕。

        虽然有学生在宣讲起义军的纲领,但大头兵们都听不太懂这些玩意儿,最后还是他们听到这次征兵是跟着许圣人打仗的,这才打消了他们的许多顾虑,报名参加的才渐渐多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什么纲领不纲领的根本不重要,只冲着许圣人三个字,他们就愿意舍了这条命。

        而且他们也坚信许圣人不会亏待了自己,征兵时说的待遇,一定会不折不扣的发到自己手里。

        这样的情况也让主持征兵工作的人意识到了,搞这个工作报许圣人的名头比什么都好使。

        以至于到后来他们在另外的地方征兵,都是直接以“跟着许圣人打仗”的名头来干活的,这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整个工作推进都极为顺利。

        除了军事上的工作迅速铺开,在政事上许良也一点没有放松,制宪党的建设几乎是同步的在铺开。

        杨溥挑选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和官员,每一个都是身家清白,然后把他们所有人都召集到了省衙,他们都被许良授予正式的组织身份。

        许良迅速完成了组织架构,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职务和级别,而这只是两广的一套组织班子。

        将来起义全面走向成熟之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走到前台,慢慢的就可以形成中央班子,一旦起义取得成功,制宪党就能顺利丝滑的接管整个天下。

        这些两广的成员,一部分被安排到本地的官府衙门进行工作,而更多的人,则要被许良派去全国各地,尽量把每一支分散的起义力量都联合起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