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共和

第(1/2)页

制宪内阁初定人员基本都是一些熟悉的名字,除了许良这个领袖之外,就是解缙、杨溥、金幼孜、杨士奇、杨荣这几个人了。

        这第一届的内阁班子,也只是一个过渡罢了,再往下就基本没有这些大明旧臣,而是从起义中诞生的新一代人才。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来是确保朝政的顺利过渡,二来则是制宪党新一代还是年轻的过份了一些,这也得怪整个制宪起义推进的实在太快,还来不及让他们都成长成熟起来。

        新内阁组建之后立刻展开了会议,推出了许多内阁条陈,其一是宣布成立新大明国,确立了制宪朝廷的基本结构。

        其二,则是内阁代表全体百姓,宣布任命朱允炆嫡长子朱文圭为大明新任皇帝。

        其三,废除年号制度,全国开始施行黄帝历,而黄帝历4129年,也就成为新大明成立的第一年。

        其四,新大明宣布继承大明帝国一切旧有外事关系,依然承认《新朝贡条约》《万国条约》的一切内容,依然保持对海外及周边诸国的宗主地位。

        这一切内容,当然并不是单方面的宣布,不然的话海外诸国都不承认,那就尴尬了。

        早在制宪党入主京城的第一时间,他们已经派出使臣出走各国宣示宗主国地位了,而诸国不管心里愿不愿意,他们在事实上都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点。

        对诸国们来说,至少上头还有个朱姓天子,事情还没有完全做绝。

        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大明那边已经是既成事实了,除非以后他们不想要大明的援助和贸易了,并且打算成为新大明的敌国,不然就只能承认了。

        朱允炆也同意了新大明的册封,如今新大明皇帝朱文圭已经在前往大明的蒸汽游轮上了。

        一切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百姓们越来越多习惯新大明的一切。

        市面上的日历全都换上了黄帝历纪年,官府衙门一天一个变样,各种建设计划不断地推出,钱庄也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水,周边的一些小国并不那么安分。

        早在制宪党还在和大明朝廷对峙的时候,安南以及东瀛都露出了獠牙,他们打着尊奉大明天子的旗号,发起了对大明南方的攻击。

        当然他们并非是真的忠心于大明天子,只不过是看着大明难得陷入内战之中,妄图趁乱撕下几口肉而已,这也只不过是他们这些小国常有的做法。

        只不过他们的獠牙,并没有对彼时的制宪党施加太大的影响。

        两广后方,杨溥早早就打探到了安南的动向,提早就布置了防线,这让安南从作乱到现在,也始终未能往北突破过一步。

        若是以前,安南作乱或许会让中原王朝头疼一阵,但时代已经变了。

        当安南国主胡汉苍率军袭扰大明边关的时候,他原本幻想着的是劫掠大明的财富,抢夺大明的女子,杀掉大明的百姓。

        <div  class="content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