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启运

第(2/2)页

口,众人立刻想起了这两个项目。

        令他惊讶的是整个航天版居然基本都在讨论新远一号,不过这时候贴吧可是牛人遍地,很多都是实打实的技术贴,分析新远一号的技术参数和发动机等,有些专业程度还极高。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几年长五还没成功,华国最大的火箭就是长三乙,延续十几年的老火箭大家早就看腻了,空间站也只有简单的一两个舱室,可供讨论的内容实在不多。

        六院这么多人往那一站,厂里的技术人员问几个问题,交流一下没问题吧?

        生产发动机的时候问一问哪里需要注意,有什么经验能避避坑,总不好意思不说吧?

        在某视和某酷的网站里,火箭和正在热播的网剧一起冲上了热门排行,证明了关注航天的人还是不少的。

        也就是和当年获得外国公司技术一样,买你的产品,但是必须教会我。

        不过六院的要谨慎许多,要求考察团队就留在新远镇,直到新远一号火箭发射才最终决定是否购买。

        2.5米的直径虽然在火箭中是较小的一类,但是在感官上并不小,毕竟差不多快一层楼的高度了。

        考察团也不拒绝,毕竟也不是太大机密,也是给自己找点事做。

        当然,在资深的研究人员眼中K120是很可靠的,但有时候真正排版的上级领导必须考虑更多,不能落下把柄。

        “现在它的名字应该会改成YF130,以及衍生型YF135。”

        但未来的重型乃至超重型火箭的发动机,内部代号YF130以及YF135还在论证中,同样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

        地址:新远镇老刘村……”

        六院整体对获取K120技术持积极态度,愿意与民企进行商业合作,并倾向于购买样机以及生产许可。

        林炬对博客上的公知大V已经厌烦,干脆不管不顾,转而在视频平台看看反应如何。

        卫星包裹在专用的运输箱里,但两人手却时不时搭在上面,一刻都舍不得离开。

        火箭在总装车间内刷上了南机院和新远镇拖拉机厂的单位名称和标识,然后沿着箭体竖着写上“新远一号”四个大字。

        这么多大牛在厂里不好好利用起来,简直愧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啊。

        地方领导对火箭最后能不能成功发射看的不重,毕竟这本就是华国民营航天的第一次尝试,能造出来就很了不起了。

        “发动机试车都放出来了,箭体不是更简单?而且说白了这火箭也就是长征一号的水平,根本不值得太关注。”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领导就往拖拉机厂跑,纷纷要见识一下民营企业的火箭什么样。

        “哎呀,时间还是太紧了,要是时间长点从航天局协调两面太阳能电池,做到5年都有把握,50天这也太短了。”

        只要竖起来再通电检查一遍,就能加注燃料发射了。

        晚上的时候省台就用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来报道新远一号,还有各大领导跑来视察的影响。

        而在网络上,当下几个视频平台还未没落,新远一号总装下线的视频也是四处传播。

        连续刷了几个视频平台,林炬才响起这个时代的贴吧论坛还没没落,各种大神还在干货满满,对于新远一号一定有不小热度,于是登录了贴吧看航天板块的消息。

        航天在传统印象里一直是个高大上的行业,似乎只有国家级别才能搞定,谁都没听说过私人能搞航天。

        用K120改进未来的重型火箭发动机最为合适,也有充足的时间吸收技术。

        相比博客,这里的评论要正常的多,没有那么强攻击性。

        突然冒出来的民营航天几乎立刻引起了贴吧的关注,实际上从K120发动机试车开始就不断有热度,只是之前林炬一直没注意而已。

        这是华国的一项传统,不管什么好东西,一定要是你自己用的我才买,不然说的再好听都不买账。

        这颗卫星已经被正式命名为南新一号,与火箭总装几乎同时下线,然后就立刻启运。

        发射场地已经选好,就在新远镇的一处平原。

        这里发射,起飞后途经的都是人烟稀少的山区和森林,最后落区在南洋,将坠毁的风险控制在最小。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